擊退了府城明軍,給大唐王朝帶來的好處不是殺傷了多少明軍,甚至也不是俘虜了多少明軍,繳獲了多少刀劍武器之類的,最重要的是給大唐王朝爭取到了時間。
對於大唐王朝,對於李軒而言,他們最緊缺的就是時間,尤其是在麵臨著明軍巨大的威脅的情況下,沒有什麼比時間更寶貴了。
這種情況下,擊退了明軍李軒所要的第一件事,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事自然是整合整個正泰縣的力量進行擴軍了。
正泰縣有民十萬,適齡青壯至少也可以拉出萬人左右,這也就代表著如果李軒不顧一切後果,他完全可以強行征召萬人從軍。
不過這種事也隻能嘴上而已,真要這麼幹了,大唐王朝不用明軍來攻打自己都要完蛋了。
因為這些青壯是不可能全部願意從軍的,即便是他們願意大唐王朝也不能這麼幹,要不然的話,這麼多的田地誰來種?
沒有青壯隻靠一些老弱婦孺種田的話,糧食的產量大幅度降低是可以預見的,這樣不用多久,整個正泰縣就會出現大麵積的饑荒。
在保證正常農業生產的情況下,同時還得保證招募而來的士兵都是合格士兵,這樣一來,實際上大唐新軍能夠在正泰縣招募到的士兵頂多也就幾千人,而且這還是不考慮到大唐王朝養不養得起這麼脫產職業軍隊的情況下。
如今大唐王朝為了養這麼一千多饒軍隊,靠的征糧隊、收糧隊到處出沒,但是實話,這種狀況是無法持久的,因為收糧收糧隻是大唐王朝內部的一個美化詞語,白了就是劫掠。
但是之前這麼幹,還可以就食於敵,但是現在整個正泰縣除了龍華鎮和正泰縣城這兩個彈丸之地外,其他地方都已經沒有了明軍的軍事存在,後續大唐王朝將會把廣闊的鄉野地區陸續,並且是極為迅速的納入統治。
而這樣也就代表著,不能繼續幹‘收糧’這種事了,養軍就得需要征召的賦稅。
然而大唐王朝目前的賦稅體係還處於極為原始的階段,甚至連正是的征稅都還沒有開始,隻是以一些非正常的手段收取一些保護費之類的。
而目前大唐王朝的稅收體係,是絕對無法養起一直數千饒大軍的,別用的武器什麼的看,僅僅是吃的軍糧都不夠。
要把整個正泰縣納入統治,要擴軍,裏頭需要做的工作太多太多。
這從柳八苟每派人送來的十幾封奏折就可以看的出來,後方太多事需要解決,然後卻又是柳八苟他們無法自行決斷,需要讓李軒來親自決定的事。
按照正常情況來,李軒應該是返回溪口村坐鎮主持大局的,但是李軒卻是不可能在大軍在外的情況下,扔下大軍跑回溪口村的。
大唐新軍不僅僅是大唐王朝的基石,同樣也是他李軒的根基所在,什麼都可以不管,但是軍隊卻是不能不管的。
如今在瀾江渡口雖然戰事稍停,但是誰知道明軍什麼時候又組織人馬殺過來啊。
更何況,自己不在這邊親自看著軍隊,萬一方東全他們這些前線將領搞什麼獨立叛亂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