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2011年中華醫藥文化周暨世界道源生態文化中心揭牌儀式在中國道教發源地大邑縣鶴鳴山道源聖城舉行,文化周活動持續至18日。首屆生態安全與老年健康論壇同期舉行。文化周期間,來自中國、俄羅斯、蒙古、美國、湯加、約旦、印度等國生態、食品、營養、衛生、醫療等行業的專家以及相關國家代表,聯合國人居署、聯合國大學、聯合國青年技術培訓組織、國際生態安全合作組織、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華夏文化紐帶工程組委會等組織負責人和企業家代表等,共計100多位嘉賓出席會議。會議上發布《世界道源生態文化與健康倡議書》。
世界道源生態文化中心致力於在海內外推廣生態安全理念與道家思想。該中心成立後,將定期舉辦各類以弘揚生態文化、道教思想、健康養生等為主題的國際性活動;舉辦生態安全、道源文化、健康養生為主題的文化藝術活動;開發生態旅遊、生態種植、生態養殖和生態安全產品;積極開展公益性、社會性的慈善工作,支持並參與相關國家艾滋病防治工作。國際生態安全合作組織總幹事、亞太中間派民主國際(CAPDI)氣候變化委員會首席執行官蔣明君認為,世界道源生態文化中心將作為重要國際化交流平台,在全球推廣生態安全理念與道家思想上發揮重要作用。
8.第三屆中國——南亞國際(文化)論壇
2011年是“中印交流年”和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誕辰150周年。11月23日至24日,由中國對外友協、四川省對外友協、四川大學南亞研究所共同主辦的“第三屆中國—南亞國際(文化)論壇”在四川大學召開。印度駐華大使館政治文化參讚薩胡、印度駐廣州總領事潘迪、印度尼赫魯大學語言學院中文係主任邵葆麗、旅美著名南亞問題專家譚中、法國東方藝術博物館副館長朱新天、新加坡佛教總會高級研究員林明雅、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趙洪,以及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防大學、新華社、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社會科學院、深圳大學、華中師範大學、雲南師範大學、四川大學等省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60餘名專家學者參與了本次論壇。
本屆論壇主題為“增進亞洲團結,共鑄東方文明新輝煌”,主要討論中國與印度在政治、經貿、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合作與發展趨勢。在論壇主旨發言階段,6位嘉賓分別發表了對中印關係與中印文化交流的看法。與會專家學者則圍繞泰戈爾、印度考古、印度電影、南絲路、中印佛教交流、人民幣在南亞區域合作中的作用、中印經濟改革與發展模式比較、中印經貿合作中的障礙、當前南亞的反恐形勢等諸多議題交流探討了四川與印度合作共贏的新機遇、新途徑,並為紀念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誕辰150周年進行了專場演說。
中國—南亞國際(文化)論壇由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聯合國內外多家南亞學術機構共同創辦,每年舉辦一次,輪流在中國和南亞國家舉辦,致力於推動中國和南亞國家加強文化交往和學術交流。前兩屆論壇分別在北京、新德裏成功舉辦。
9.首屆休閑城市國際論壇
12月15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全國休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共同主辦,世界旅遊組織、中國旅遊協會作為特別支持單位,成都市旅遊局、中國旅遊協會休閑度假分會、四川省旅遊協會、中國旅遊休閑網共同承辦的“首屆休閑城市國際論壇”在成都舉行。國家旅遊局黨組成員、中國旅遊協會副會長劉金平,世界休閑組織主席德雷克·卡塞,世界旅遊組織亞太部主任徐京,中國旅遊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魏小安,全國休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張靈光,台灣東吳大學教授諾木汗,以及國內各省旅遊局和休閑城市領導、旅遊休閑企業代表參加了本屆論壇活動。論壇上,與會代表共同圍繞“休閑創造幸福”的主題和休閑產業發展進行研討,深入交流了世界休閑產業的發展情況,探討了休閑產業與城市發展的方向路徑,分享了專家、學者在發展休閑產業方麵的先進理念,並正式發布了《首屆休閑城市國際論壇成都宣言》。論壇的舉辦對加快成都市休閑旅遊產業發展,提升成都休閑旅遊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有重要意義。
(七)文學出版
1.第十八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
8月31日至9月4日,“第十八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在京舉行。本屆圖博會參展國家60個,共達成中外版權貿易協議2953項,其中達成各類版權輸出與合作出版協議1652項。在本屆博覽會上,我省共達成中外版權貿易意向協議106項,其中引進14項,輸出92項。版權輸出區域主要有美國、英國、德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國家。
2.2011寧夏國際穆斯林出版機構版權貿易洽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