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梅記》融合了魔燭、藏刀、提眼線、提人等川劇絕活,體現了川劇人氣、仙氣、猴氣個性。演唱方式是川劇最傳統的“徒歌式”高腔。演員行腔時自由發揮、不用伴奏,隻用一副拍板和鼓點調劑節奏,而劇中主角生、旦、淨、醜的扮演者王超、陳巧茹、孫普協、蔡少波,個個都是演藝俱佳的川劇界頂尖人物。此次,由二度獲得“梅花獎”的陳巧茹領銜主演李慧娘,首摘“梅花獎”的王玉梅加盟幫腔,使唱腔在高昂響亮、鏗鏘有力的同時,卻又不失婉轉悠揚。不僅如此,根據主辦方的要求,本次演出完全恢複傳統舞台一桌二椅的演出形式,沒有任何舞台布景。成都市川劇院還讓川劇獨有的幫腔和樂隊從後台走到了前台,川劇鑼鼓、大小嗩呐、板胡、二胡、笛子、簫等樂器的演奏都在台前完成。組委會認為這出戲原汁原味,和時下經過包裝的戲劇不同,保存了川劇最原生態的魅力。
中國駐法大使孔泉、巴黎中國文化中心主任殷福、法國文化部榮譽戲劇總監讓-皮埃爾·伍爾茲(Jean-Pierre Wurtz)等中法文藝界人士及中國戲曲愛好者觀看了演出。12月4日的頒獎儀式上,經五位法方評委組成的評獎小組評議,川劇《紅梅記》因劇目完整、表演精湛、唱腔優美,傳統的鑼鼓伴奏富有特色而名列榜首,奪得戲曲節唯一的“塞納大獎”。
(三)考察訪問
1.遂寧市旅遊文化代表團訪問泰國
2月2日至11日,應泰國國家旅遊局的邀請,遂寧市副市長胡家正同誌率領由旅遊局、文廣局、宗教辦黨政分管領導和市川劇團演職人員、廣德寺僧人共計25人組成的旅遊文化代表團赴泰國參加了中泰文化藝術節慶典活動及旅遊城市友好交流活動。代表團不僅帶去了精彩的川劇節目,進行了觀音玉印巡展,還拜會了泰國國家旅遊局管理委員會、國家旅遊局、普吉市以及泰國國家旅遊聯盟會領導,與普吉市政府洽談旅遊合作友好城市事宜並簽署兩市旅遊合作友好城市協議。
2.“兩岸同根致力為公”川台文化交流活動
4月12日至17日,“兩岸同根致力為公”川台文化交流活動在四川舉行。由台灣國際洪門中華總會副理事長廖瑞榮、秘書長林娜娜、十分老街觀光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林寶桂等35名台灣民間文化團體代表和經濟界人士組成的參訪團來川參加了此次活動。活動內容包括川台“諸葛武侯誌節”研討會、兩岸三國文化交流演出、綿陽北川考察、恭迎先賢忠烈“諸葛亮”赴台等。
本次活動由致公黨四川省委和台灣國際洪門中華總會聯合舉辦,旨在通過推動四川與台灣兩地的曆史文化、民俗文化交流,增進兩岸人民骨肉相連、血脈相通的同胞親情。
3.韓國文化友好代表團訪問四川
4月12日至17日,應四川省友協邀請,韓國文化交流財團理事長李施英先生率韓國文化友好代表團一行11人來四川訪問,赴雅安市、涼山州考察茶產業、新農村建設和新能源發展情況,參觀了學校、文藝團體。
李施英先生與雅安市友協、名山縣政府領導達成以下共識:一、雙方簽署合作協議或意向書,開展交流合作;二、推進以茶為主題的經濟、文化交流項目;三、搭建合作交流平台進行全麵交流,特別是加強茶產業、茶文化的合作;四、為雅安市、名山縣推薦韓國一個市或區發展友好關係。李施英先生與涼山州文化局領導和歌舞團負責人就開展藝術交流交換了意見,希望能為該團訪韓多做工作。代表團訪問了普格縣特補鄉中心小學,表達了希望促進該校與韓國之間友好交往的意願。李施英先生參觀了他擔任名譽校長的四川省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南校區,高興地觀看了學生們的彙報演出,並與院領導就今後開展青少年藝術教育交流交換了意見。
4.韓國韓中文化經濟友好協會會長金英愛女士一行訪問四川
4月21日至25日,應中國對外友協邀請,韓國韓中文化經濟友好協會會長金英愛女士一行6人來川進行友好訪問。此次訪問係2009年和2010年中韓青少年互訪後的延續。金英愛女士專程赴綿陽市、都江堰市看望了曾兩次參加中韓青少年交流活動的孩子們,與省友協會長秦琳就邀請韓國明星來四川為兒童舉辦慈善演出、四川與韓國職業技術教育交流、2012年中韓建交20周年之際共同舉辦交流活動等事項交換意見並達成共識,並簽署了《四川省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與韓中文化經濟友好協會合作協議書》,建立長期友好合作關係,推動雙方在職業教育、人才交流、文化產業、環境、農業、經濟貿易等方麵進行全麵合作。
5.涼山會理縣文化代表團訪問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