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至6月11日,由中國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共同主辦的第三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在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舉辦。本屆非遺節以“弘揚人類文明,共建精神家園”為主題,充分展示了國際社會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保護成果,交流了保護經驗,促進了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促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的宣傳實施和“非遺”保護事業,促進了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特別代表、世界旅遊組織秘書長特別代表及72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多名代表和表演展演人員、國內各省區市的3000多名展示展演和展銷代表觀摩和參加了各項節會活動。本屆非遺節上,1900餘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參加了展演、展示、展銷活動,評選產生了18個太陽神鳥金獎、24個太陽神鳥銀獎、29個太陽神鳥最佳表現獎。
本屆“非遺節”舉辦了開幕式暨天府大巡遊、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非物質文化遺產成都國際論壇、第25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大賽、中國古琴藝術大展、分會場和配套活動、閉幕式暨頒獎晚會等7大類286項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吸引了國內外共570萬人參與,展示出巨大的國際影響力。本屆“非遺節”與上屆相比,國際性明顯提高。來自國內外的41支表演隊伍參加天府大巡遊,國外隊伍數量比上屆增加了七支,人數增加近200人,世界五大洲都有隊伍參加。其中亞洲八支,歐洲八支,美洲兩支,非洲和澳洲各1支。非物質文化遺產成都國際論壇更是以其國際性和高端性備受關注。本屆論壇引起了聯合國的高度重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派非遺處處長塞西爾·杜維勒出席本屆國際論壇。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大使及國內外40餘名非遺保護權威學者等齊聚一堂,圍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發展”這一主題,探討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產性保護,凸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價值、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形成並發表了成果文件——《成都倡議》。與往屆“非遺節”不同,由於2011年是成都開展國際友城工作30周年,成都友好城市除了派出隊伍參加大巡遊外,更派出代表參與論壇討論,展示其非遺保護成果。本次論壇還特邀了雕漆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文乾剛、龍泉青瓷燒製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徐朝興、成都市曲藝團團長張徐3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參會,更加彰顯了國際論壇的專業性與權威性。此外,論壇還首次邀請了水井街酒坊遺址博物館館長王剛、成都市漆器工藝廠副廠長卿玉蓉兩位企業界人士與會共商非遺的生產性保護大計。
10.加拿大德魯蒙維爾國際藝術節
7月7日至17日,樂山市歌舞劇團代表中國參加加拿大第30屆德魯蒙維爾國際藝術節。來自五大洲12個國家13支代表團的民族藝術表演者參加了本屆藝術節。樂山市歌舞劇團共演出27場,為30多萬中外觀眾奉上了代表四川特色的藏族舞蹈和川劇變臉組合,並獲得“傑出團隊獎”(該獎項在本屆藝術節中共評選出四個),成為德魯蒙維爾國際藝術節舉辦以來中國代表隊派出的八個藝術團體中唯一獲此殊榮的團隊。7月18日至30日,樂山市歌舞劇團的演員們參加了在加拿大蒙特利爾、渥太華、布魯克維爾、多倫多等主要城市的“親情中華”巡演,給加拿大當地觀眾和華人華僑帶去文藝節目,促進中加兩國文化交流。
加拿大德魯蒙維爾國際藝術節是北美地區聞名遐邇的國際民間藝術節,每年吸引約30萬遊客前來觀賞。藝術節非常重要的理念是能夠讓不同國家的文化進一步融合,分享不同地域文化帶給人們的快樂。
11.英國愛丁堡國際藝術節
8月5日至7日,應英國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組委會邀請,由山水青城國際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策劃製作的大型原創多媒體音樂劇《青城》首次參加2011愛丁堡邊緣藝術節·中國民族民間藝術國際展演活動,在藝術節上演出五場。此次參演是中國原創音樂劇搶灘國際音樂劇市場的一次成功探索。《青城》是繼《金沙》之後,成都市打造的又一舞台音樂劇力作,由都江堰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都江堰市青城山——都江堰旅遊景區管理局等聯合出品,並與四川省歌舞劇院強強合作。作為全球“首部道文化多媒體音樂劇”,該劇是象征成都市都江堰災後文化重建、人性重建、精神重建的文化作品。
同時舉行的“成都·都江堰特色文化旅遊國際推展周”活動是2011中國參與愛丁堡藝術節最大規模的活動,是一次以文化為載體,推廣成都、都江堰城市國際形象、展示城市特色文化和城市旅遊資源的絕佳機遇。在推展周活動期間,太極、武術、變臉等極具地方特色的節目在ROSS劇場的廣場上一一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