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良玉在武昌過了一段無人攪擾的日子,可好景不長,很快就遭到了五雷轟頂一般的滅頂之災。
崇禎二十年下半年,張獻忠為了整合四川,決心與明廷任命的四川總督秦良玉徹底決戰,為防左良玉南下攪擾,所以他派張可望率領一支偏師北上與高一功所部的大順軍合作。
高一功和張可望的目的隻有一個,瓜分湖廣,徹底消滅左良玉這個湖廣境內唯一可以稱得上敵人的朝廷總兵。
左營上下當時是人心惶惶,朝廷對他們不再信任已經很明顯,即便神武軍駐地很近,但南京都督周經武依舊對他們的求援置之不理,這就很明問題。
既然無路可退,左良玉就隻能背水一戰,以此來讓崇禎皇帝見到自己繼續為朝廷效命的真正決心。
崇禎二十一年正月,左良玉派自己的兒子率兵十萬屯兵漢陽,並讓他死守漢陽,就算是死了,也要等到自己救援。
左夢庚本是懼怕無比,但他卻也知道此時已毫無退路,李自成和張獻忠都恨不能殺了自己,唯一的出路就隻有對自己仍半信半疑的朝廷。
目前朝廷尚未明令左營乃亂軍,也沒有收回左良玉的爵位和左夢庚的平賊將軍大印,這就明一切都有機會。
左夢庚與左良玉訣別之後,率兵屯駐漢陽,很快與前來圍攻的張可望與高一功接戰。
在後方,左良玉開始緊鑼密鼓的籌備。
他召集了原本與之示好過的當地士紳,曆數他們禍國殃民,欺壓百姓的罪證,舉兵將這些人的家產全部抄為軍用。
隨後,他又忍痛下發多達數十萬兩的餉銀,下令開倉放糧,讓左營將士與百姓同甘共苦,為他們修繕民房。
除此之外,左良玉將這些士紳、地主的地契全部撕毀,稱這些原本就是百姓的土地,自當收歸於民。
當然,在這期間也曾發生過許多不愉快的事。
左營素來毫無軍紀,全靠左良玉一人威望支撐,所過之處,素來都是雞犬不留,武昌百姓深受毒害,這次發生如此鮮明的變化,自然引得許多兵痞不滿。
這次左良玉不打算再繼續下去,他已經山窮水盡,所以就要嚴整軍紀,才能與大順和大西這兩個老仇家決一死戰。
左良玉親自出兵鎮壓了作亂的士卒,在校場之上當著武昌全城百姓的麵,將作亂的十二名軍將全部斬首,幾百名鼓噪的軍士也讓他一並祭旗。
鮮血滾滾之下,百姓見到了左良玉的決心,不少人開始自發協助守城,左營麵貌一新,軍威始振。
二月底,左良玉帶著十餘萬左營正打算南下援助漢陽,卻驚聞噩耗,其子左夢庚與部將張立死守漢陽,已經戰死城中,就連屍首都被張可望分屍掛於城頭。
左良玉失聲痛哭,左營上下更是空前的同仇敵愾。
勝利之後,張可望和高一功發生爭執,大順軍在後者的嚴加約束下駐足城外,保持了較好的軍紀,大西軍卻開進漢陽,大肆劫掠。
無數的災民紛紛逃亡武昌,聽聞左良玉前階段的所作所為之後,決心助其守城。
三日之後,左良玉所部十餘萬與高一功、張可望聯軍在江夏城以南三十裏遭遇,一場大戰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