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為首(2 / 2)

“今年大選秀女,上下都是朝廷在打點,至少又是幾百萬兩的出賬,如果再行擴軍,以臣的估算,如今國庫存銀,再加上每年的收入,最多也就維持三到五年。”

“況且誰能保證這三到五年之間,國朝不會再有新的事情,比如每場戰後的撫恤,戰幾十萬兩,大戰更是幾百萬兩,如果不未雨綢繆,臣隻怕明年大明的財政,就又會入不敷出了。”

“這就是在燒錢呀,陛下慎重。”王先通眉頭緊皺,長歎道。

實際上,崇禎皇帝在召他們來之前,就已經充分了解過大明如今的財政了。

因為免賦,大明少了每年幾百萬從百姓身上壓榨來的銀兩,現在主要收入來源是兩點,一是去年開始施行的商稅和土地稅,二就是沿海一帶的鹽務收入。

這兩樣加在一起的收入,是從百姓身上收賦的五到六倍,可收入雖多,國家需要用錢的地方卻更多。

現在的財政可以是剛好能入出持平,一旦擴軍,軍費開支大增,今年最開始倒還看不出什麼,可就如倪元璐方才所,到明年的這個時候,自己可能就養不起這麼多兵了。

如今大明需要用錢的地方有很多,隻要手上有足夠的銀子,那麼崇禎就可以去做很多準備去做卻一時半會做不了的事,從而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沒有銀子,大明的進步就會停滯,就算滅了滿清和流賊,也隻會逐步落後,追趕不上世界的步伐。

弄銀子有很多辦法,抄家滅族又或是勒索富紳豪商隻能是竭澤而漁,一開始的時候崇禎皇帝是保命要緊,沒辦法才那麼幹。

可若是老這麼幹,搞的人人自危,那效果隻會適得而反,經過幾次禦駕親征打的大勝仗,崇禎在軍中與民間的威望已經極高,兵權在握,朝政在手。

下巨商太多了,論罪殺幾萬人都夠了,殺了他們抄出個七八千萬兩銀子絕不存在任何問題,可以後呢?

這樣的巨商誕生是必然,隻要有商業,就會有他們存在,殺是殺不完的,就算全殺了,那麼對整個大明來,究竟是得還是失?

沒有商人如何推動商業的發展,看見前麵那些人的下場,恐怕日後的富商們隻要有富餘銀子就會想辦法弄去大明境外,攔是根本攔不住的。

這會造成大明境內現銀流通越來越少,不進行貨幣改革經濟就有可能麵臨崩潰。

在崇禎皇帝看來,十年八年內或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但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五十年之後呢?

就連現在,崇禎皇帝都不敢保證貨幣改革一定能成功,後世之君沒有現代頭腦,成功更加是個奢想。

這樣看來,自己最多也就隻是為大明續命了幾十年,起不到讓華夏再次崛起的結果,最後還是要麵臨大亂。

當年朱元璋在位的時候,殺人如麻,各種空前絕後的嚴重刑罰全在洪武朝誕生,阻止這些商人走私貿易了嗎?

為了擴軍,為了持續改革和進行戰爭,都需要有新的財政收入來源。

按現在許多商人的話來,“下暴利,一為鹽,二為礦”,鹽務崇禎皇帝已經抓在手裏了,那接下來要做的,難道就是礦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