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2 / 2)

雖然對這退位書上寫的內容充滿了好奇,但他們也知道,事情涉及到明朝兩國,這樣的事情自己還是少知道一些為妙。

崇禎二十一年二月十一日,崇禎皇帝下詔,廢除李倧朝鮮國王稱號,冊封李倧之自李淏為第十七代的朝鮮國王。

第二日,李倧頒書退位,南漢山城一帶的所謂“叛軍”隨即在沈器遠、林慶業等人的指揮下放下刀槍,宣誓忠於新君。

原本李淏是被扣留在盛京,在此期間剛好回朝省親,接到崇禎皇帝的冊封詔書,驚逢大變,一時之間也是不知如何是好。

此後半個月期間,群臣在不斷請求李淏登位,而後者一直都是避之不見,實際上,這也正是朝鮮受中原漢文化影響的所謂“流程”。

王都之內早早開始準備冊封大典,而林慶業、沈器遠等人也在率軍到各地平定留有建虜的勢力殘存,張名振代替具仁垕,統領明軍暫時接管朝鮮王都內外各處的城防、備所。

二月二十六日,就在崇禎皇帝宣詔廢除李倧的半個月後,朝鮮境內基本宣告平定,沈器遠、林慶業等人也都凱旋歸來。

這一,李淏終於同意接受大明皇帝的冊封,繼任為朝鮮國王,並且宣稱朝鮮永為大明藩衛。

二月十七日,朝鮮王都舉行冊封大典。

李淏身著朝鮮國王服飾於仁政門進入王宮,沿途接受大明將士的護衛,以及朝鮮官兵的跪賀,最後來到慶運宮接受文武百官朝賀。

朝賀禮節之後,作為大明特使的張名振上前對李淏繼位表示恭喜,再次當眾宣讀崇禎皇帝的冊封詔書,宣示正統合法性。

繼位之後的第二,張名振啟程返回大明,李淏在送走了明軍回來以後,臉上的笑容一轉身消失不見,快步走回王宮。

在這之後的多日之內,李淏連續下達了數道王令,第一條便是處決了以領議政金自點、崔鳴吉、李貴等人為主的一批丙子胡亂主降派官員。

緊接著,元鬥杓被任命為朝鮮領議政,金尚憲等堅持抗清歸明的主戰派大臣,陸陸續續都被召還任用或升遷。

曾兩度反正的最大功臣沈器遠被任命為扈衛大將兼北三道元帥,複封青原君,林慶業被任命為留都元帥,掌南三道兵馬錢糧,封全羅君。

至於原本的王都訓練大將具仁垕,雖然在丙子胡亂無所作為,而且又曾極力追殺抗清一派,念及不知者不罪,被奪情起複為北三道及京畿道都檢察使,以觀後效。

這一係列的官員變動之後,李淏的動作明顯比他爹看的更加長遠,他已經不再著眼於國內,開始積極備戰。

一連串的法令由朝鮮王都飛馬疾馳而出。

首先,朝鮮國內駐漢城的留都禦營廳軍由七千人直接被增加到兩萬一千人,王都禁軍由六百名增加到一千名,而且全部改編為騎兵。

禦營廳增加了大炮攻堅部隊,除此之外,李淏還計劃將守衛留都漢城的訓練都監軍增加一千人,禦營廳軍增加兩萬人。

與此同時,他發現了財政的困難,便與領議政元鬥杓商議暫時擱置留都漢城的擴軍計劃,不過依舊沒閑著,立即開始對土地征收附加稅。

李淏頒布了一道令朝鮮八道震驚不已的王令,那就是全民服兵役。

自此之後,朝鮮境內所有男子,甚至和尚,都要納稅以換取免服兵役,不然就必須服兵役,以策應協助明朝對抗建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