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京師,皇帝親自前往規劃主持蒙古各部的會盟,這還是引起了軒然大波的,就算崇禎皇帝打算再來一次一意孤行,眾大臣起先也還是不肯服軟。
畢竟,如今大明的好局勢全都仰賴這位皇帝的文治武功,要是一旦在塞外出了什麼幺蛾子,太子能不能服眾還不定。
有明一朝,除卻永樂年間五征蒙古之後,還從沒有任何一位皇帝主動前往塞外,就連帶兵征討都沒有,更別是搞什麼從沒聽過的會盟了。
可如今這位皇帝就這點不好,一旦決定了什麼事,除非自己主動回頭,不然那是滿朝文武加上後宮一起反對,那也是根本勸不回來。
崇禎二十年的八月初三,崇禎皇帝還是如約帶著禁軍離開京師向北開拔,很快抵達宣府鎮,由於崇禎先前曾有快旨,讓各地州縣不必興師動眾的迎接。
再加上這時候高傑已經親自率領主力南下隨陳奇瑜援剿,所以隻是在路過宣府鎮城的時候受到高傑的兒子許元爵和他妻子邢夫人以及宣府巡撫朱之馮的迎接。
看著眼前的文武將吏,崇禎皇帝由於心思不在此處,所以也隻是稍微問了幾句高傑任宣鎮總兵官以來這裏的發展,便是直接帶人直奔大同。
大軍經過大同鎮城,來到北路保安州境內,為防蒙古於國朝不利,所以崇禎皇帝這次決定統帶大軍前往,在大同鎮停留一日。
在這一日間,大同鎮各路參將操守、防守分別帶人來此會合,加上三萬餘的禁軍,又強行聚攏出兩萬餘人,總計六萬,號稱十萬浩浩蕩蕩自邊牆而出。
大同鎮城距歸化城不遠,但邊牆之內是大明轄境,邊牆之外,卻素來是土默特的駐牧之處。
前些年土默特常配合建虜南下寇邊,有幾次由於邊關廢弛,還被他們進入大同境內到處殺人放火,擄掠走了不少人口和牛羊。
近幾年來,大明逐漸在和建州的戰爭中扳回局勢,土默特便是和駐牧在嘉峪關外的和碩特等部一樣,不再那樣蠢蠢欲動,他們的首領也開始學乖,很少有寇邊之舉。
其實來之前,崇禎也曾了解過土默特的曆史,如今在大同外的這個土默特,已經不是原來的土默特了,這是西土默特,起來也算得上是崇禎皇帝沾了林丹汗的光。
早在林丹汗統領蒙古諸部時期,土默特內部分爭激烈,再加上林丹汗和黃台吉勢同水火,該部隨即分為東西兩部。
西土默特便是如今留在大同邊外豐州灘、歸化城一帶這部分,當時還受林丹汗統禦,另外那些則是歸附了建州,東遷至遼左地區,如今則是在宣鎮外遊牧。
崇禎五年的時候,黃台吉調清兵及東部蒙古四子部落、東土默特部、烏喇特部落、茂明安部落,征討宣化、大同邊外林丹汗部,當時的西土默特部自然也在征討的範圍之內。
不過由於沒有明廷的援助,歸附林丹汗的眾多漠南蒙古均戰敗不敵韃清,西土默特部六萬騎兵被破,當時的首領被滿洲人砍了腦袋,後代和額哲一樣,不得不奉表降清。
黃台吉更於同年將西土默特部編為左、右翼二旗,設滿洲都統、副都統、參領、佐領等官以統轄旗眾,可是完全不把明廷這個龐然大物放在眼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