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李煜的父親。李煜的父親名叫李璟,曆史上將他稱之為“中主”。意思是說,李璟乃南唐的第二個皇帝。根據史書的記載,李璟在位時並沒有什麼作為,反而在朝政上犯了不少的錯誤。比如,重用奸佞之人馮廷已。這個馮廷已專橫跋扈到了極點,仗著自己曾經是李璟的侍讀,把很多人都不放在眼裏。有一次,他竟然對開國功臣張口就罵,說你什麼本事都沒有,居然做那麼大的官。對方當然也不示弱,說我是沒什麼本事,可我卻不像你那樣仗著自己有本事而禍國殃民。一句話把馮廷已給說得是無語回答。
後來,有人實在是看不過馮廷的專橫,就彈劾他。沒想到這個李璟居然采取“和稀泥”的辦法,讓這事不了了之。要知道,馮廷已的名聲可是臭到了極點,被當時人們稱作“五鬼”、“四凶”之一。“五鬼”、“四凶”都有哪些人呢?即當時把持南唐朝政的這樣一些人:馮廷已、馮廷魯、魏岑、陳覺、查文徽。前四個人稱為“四凶”,加上最後一個人就是“五鬼”。
像李璟這樣的皇帝,如此重用五鬼、四凶,朝政不被他們弄得烏煙瘴氣才怪。更為嚴重的是,會導致結黨營私、內亂不斷的惡果。然而,也不能說這個李璟什麼好事都沒做。當然,我說的好事是指他的個人愛好輻射到“為民服務”上麵去了。我們知道,南唐的三個皇帝個人愛好還是有水平的。像李璟,他就在詩詞書法方麵有著很高的造詣。不但詩詞寫的好,他臨摹前代書法名家的手跡功夫堪稱一絕,幾乎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也真是因為李璟的這些個人愛好,因此,他在南唐的教育文化方麵的投入很大。為此,他興辦了很多學校、收藏了很多典籍,招攬了不少文藝方麵的人才,大力發展造紙業等。而且,他還經常舉辦一些大型的“筆會”活動,以文交友,以文切磋。總之一句話,把南唐的文化產業搞得是有聲有色。於是,在南唐時期,出了不少名家,比如,馮廷已,韓熙載、徐鉉、王文秉、董源、董羽、顧閎中等。李煜就是生活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可以想而知,他能學到治國之道嗎?肯定不能。大環境就這樣了,他又如何能治理得好南唐?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說李煜。他定是受了父親李璟的渲染與熏陶,以及南唐濃厚的文化藝術環境的影響。因此,他在詩詞歌賦以及書法繪畫方麵,表現出驚人的天賦。根據《宣和書譜》中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出,李煜對書法頗有研究與造詣。像《書評》、《書述》就是他研究書法的理論之作,至今看來依然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而在《宣和畫譜》中,則說他在繪畫方麵有著“清爽不凡,別為一格”的特點。比如,《雲龍風虎圖》、《自在觀音像》、《秋枝披霜圖》、《色竹圖》、《柘竹寒禽圖》等。另外,在收藏、音樂等多方麵,李煜也是相當的不錯。總而言之,李煜可謂是多才多藝,造詣非凡。當然,這一方麵要歸功於李煜自身的天賦與努力,同時,也得歸功於他父親的熏陶、教育以及為他提供了衣食無憂的生活環境。那麼,李煜是怎樣當皇帝的呢?
根據李煜在《即位上宋太祖表》的記載,“徒以伯仲繼沒,次第推遷......既長且嫡,俾司國事......臣亡兄文獻太子從冀”。(《李煜·即位上宋太祖表》)據此,可以看出李煜有一個兄長,名為弘冀,而他的另外幾個哥哥,都先後夭折了。而根據陸遊在《南唐書·後主本紀》中的記載,李煜排行第六。這至少說明,怎麼著也輪不到李煜為皇儲,繼而為皇帝。換句話說,南唐的第三任皇帝應該是弘冀。
史書記載,弘冀這個人做事果斷,性格剛毅,很有鐵血手腕的味道。公元956年的時候,位於北方的後周跟南唐幹起仗來了。而且,此時南方的吳越也趁火打劫,對南唐的常州進行軍事侵擾。正當南唐處於比較危急的時刻,鎮守潤州的弘冀顯示出他非同一般的才能,與大將柴克宏一起,大敗敵軍。當時,本來李璟是下了命令讓弘冀會京城防守的。然而,弘冀覺得這樣回去不利於整個作戰布局,於是就違背了父皇的命令,堅守了下來,果然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事後,弘冀還自作主張的將投降的吳越將領全部給殺了。弘冀一而再,再而三的違背命令,擅做主張,讓李璟很不高興。然而,這次南唐之所以能夠打敗吳越,弘冀是功不可沒。因此,李璟還是論功行賞,讓弘冀做了太子。這麼說來,弘冀做南唐的第三任皇帝似乎成定局了。
可是,世事真的挺難預料的。偏偏這個弘冀有一個致命的毛病,這就是他非常不信任自己的弟弟李煜。而且,還想過要除掉李煜。為什麼要除掉李煜呢?這個原因說起來大家都會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李煜的相貌有問題。對此,陸遊在《南唐書·後主本紀》中有相關記載,“後主名煜……從嘉廣顙豐頰駢齒,一目重瞳子”。(《南唐書·後主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