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風起雲湧 第二百四十五章(1 / 2)

元烈看了劉秀一眼,似乎遲疑了片刻,眉頭輕皺沉吟一會之後,終於還是開口回道:

“屬下得知,自從我軍北上伐燕之後,出離國公主拓跋玉便頻頻進出皇宮,幾乎每日都會麵見聖上,隻是不知和皇上談些什麼,因此地戰事吃緊,兼且帝都洛京城內並無異動,所以屬下便沒將此事奏聞殿下。”

劉秀聽後沉思半晌之後,才搖了搖頭,皺起眉頭對元烈道:

“看來拓跋玉終究是按捺不住,欲趁我大軍北伐之際出手……”

說到這裏,他頓了頓,思忖片刻,轉頭看向元烈,繼續道:

“你即刻修書一封,命人送回洛京城內,讓‘他們’密切注意拓跋玉的動向,若她有離開都城之意,即立刻將其暗中拿下,若敢反抗,格殺勿論!”

聽到這句話,元烈吃了一驚,沉默一會之後才拱手道:

“殿下,如今我們對出離國多有倚仗,得罪不起,若殺了拓跋玉,一旦被出離國得知消息,後果不堪設想。”

劉秀聽後看了他一眼,搖了搖頭,並沒有解釋什麼,而是擺了擺手,道:

“元烈,你身份特殊,不宜在此停留,傳信回都之後,即刻動身,秘密前往衛國都城東平,”說到這裏,他負手身後,仰頭沉吟一會之後,突然轉頭看著元烈,冷笑道:

“替我殺了衛王!”

說完,他回過頭去,看著窗外,隻見天地之間,目光所及之處,濃黑如墨,什麼都看不清楚,隻有遠處巡視的兵勇偶爾經過的時候,他們手中火把發出的那一點點星光透亮而來,讓人看到一點光明,但很快又歸於沉寂。

濃鬱的黑暗再次籠罩左右,讓人絕望,仿佛天下將會一直這般黑暗下去。

但,黎明終會到來!

劉秀深深的吸了口氣,抬頭看向窗外東方,緩緩握緊了拳頭。

再過一段時間,黑暗散盡之後,天就要亮了。

在他身後,元烈聽到這句話,身子一震低頭想了一會之後,才搖頭回道:“殿下,僅憑屬下一己之力,恐怕難以成事。”

劉秀聽後臉上並無詫異之色,淡淡道:

“瓦兒過去雖然一直在我身邊伺候,但其畢竟是東平王府正統出身,現如今又是衛國王侯,貴為一國之主,即便本王想要殺他,也不宜大動幹戈,隻能暗中行事,不過你放心,東平城內,有足夠幫你的人手,”說到這裏,他轉頭看向元烈,道:

“你到東平之後,自會有人助你。”

元烈躬身回道:“是,殿下!”

劉秀點了點頭,道:“我軍新敗,人心不穩,蜀國歐陽雲中對帝國虎視眈眈,南部出離國伺機反攻,北方燕國初勝不久,丞相上官宇為了彰顯個人威望,鞏固民心,勢必會起兵南下伐我,現在帝國局勢險惡,危機四伏,一旦有兵事發生,本王多年籌劃恐毀於一旦。”

元烈拱手應道:“屬下一定辦好殿下所托之事,請殿下放心!”

劉秀點了點頭道:“好!雖然東平一直在本王掌控之中,但帝都洛京城內一直盯著那裏,你做事要小心一點,不能讓父皇有所察覺。”

元烈垂首答應。

------

翌日清晨,天色微亮,整個城市都沉寂在靜謐之中,放眼望去,隻見遠處縱橫阡陌,交通四達,一片沉寂。空闊的街道上沒有一個人影,人們還在沉睡之中,尚沒有醒來。

馬蹄翻飛,一路疾行,元烈在黑暗尚未散盡的黎明中向衛都東平方向馳去。

在他身後,塵土飛揚,遮住了稍遠處尾隨之人。

平衍城內,英王府。

清冷的風帶著沁入骨髓的涼意從窗外吹過,窗簾上吹起了一層層的漣漪。平衍城統帥,衛國的實際統治者,英王劉秀身著便衣,斜靠在躺椅上,眯眼看著塵土泛起,四散飛舞的窗外,沉默不語。

時光流逝,轉眼間已是正午時分,此刻風聲漸息,窗外慢慢平靜下來,塵沙回落,空氣難得變得清明,視野登時開闊起來,抬眼望去,極具張力,目光所及之處,蔚藍一片,不能窮盡。

天遠地闊,空闊遼遠,但此刻,仿佛僅有他一人而已!

劉秀深深的吸了口氣,握緊了拳頭,這一幕,竟是似曾相識,隻是時光流逝,年華不再,曾經坐在自己身前,笑著指點江山的老人,早已駕鶴西行,遠離塵世。

而自己也早已不是那個單純少年了。

歲月輪回,數十年後,坐在這裏看著窗外江山,籌劃千裏的人,又會是誰呢?

到時候,自己又會在哪裏?

遠處,那個目光深邃,須發盡白,滿臉皺紋的老人,一閃而過。

劉秀輕輕的搖了搖頭,歎了口氣,不知為何,最近總是有許多感慨,竟不知不覺的,忘記了時光。

風,吹拂到了臉上,涼意撲麵,讓他從沉思中清醒過來。

半晌回頭,不知從何時起,身後已經並排站了三個人。

左邊的,是從小一直追隨在他身邊,英閣“老將”王懷義,曾經喜歡鬧事的少年,此時沉穩了不少,仿佛是這一場早已知道結果的“北伐之戰”,讓他操了不少心,不過數月功夫,竟似蒼老了二十多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