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1 / 3)

事故發生後的第三天晚上,王小書從吳記者的手中接過一封長信,這是他爹王建軍留給兒子的最後一件禮物——一封早已寫好的對王小書未來叮囑的信。吳記者坐在一旁靜靜地聽著王小書讀完這封信,一言不發。

一周以後,王小書來向我道別,送給我許多他珍愛的書籍,告訴我他就要離開這裏,去北京上學。我呆在原地沉默無語。王小書說他會給我寫信的,因為我是他最好的朋友。我繼續沉默,看著王小書離我而去,瘦小的背影消失在我的淚眼中。

後來我爹告訴我,吳記者就是王小書的親舅舅,吳莉的親哥哥,當年被迫留學國外,攜妻子回國後,在北京做新聞工作,豐衣足食,膝下無子,一直在打聽父親和妹妹的消息,終於有了眉目,並和王建軍有了書信往來。我爹幾次去北京都替王氏父子會見吳記者,回來後如實彙報,讚不絕口。王建軍卻一直要求所有人保守這個秘密。也許他早就有一絲擔心,害怕有一天會失去誌向高遠的兒子。

隨著王小書遠去他鄉的還有王建軍當年寫給王小書媽媽的情書。這些重達十幾斤的情書紙頁已經發黃,其中的內容年幼的王小書還不能體會,卻是王建軍和吳莉留給兒子的最後紀念。但我想即便許多年後王小書也不會再去翻看這些情書,因為二十三歲的我們不用為誰再去寫如此漫長的情書,一切都已不同。

王小書帶走的最後一封信是他外公臨死前寫給未來的他的。也許多年後王小書會打開這封信,看著褪色的文字,或感概,或不在意。時間會告訴每一個秘密的答案,隻是等到物是人非時,一切早已不是秘密。

王小書離我遠去後一個月,我也要和我生活了八年的發射基地說再見了。我爹在下定決心後,費盡心力,耗盡多年全家所有的積攢,終於能帶全家到北京工作了。雖然一切需要從頭開始,但是父母為了我的將來,毫不猶豫地收拾好行裝,帶著我與熟悉的人們一一告別。小川再次痛苦不已,在王小書之後,我也終將離他而去。我送給小川一個厚厚的筆記本,希望他把這裏發生的一切畫下來,有一天讓我看到。

離開的那一天,小川執意要送我,追著車跑了很遠,最後還是沒有追上。保衛外國專家的任務結束後,付清也要隨他爹重新回到北京。龔筱筱像小川一樣在汽車後麵追著我,依舊徒勞。

一年後,聽說因為一年前的毒氣泄漏,大院內和大院外有畸形嬰兒出現。龔筱筱的媽媽堅持對當地居民實施救助,身心疲憊。為了避免同樣的悲劇發生在女兒的未來,龔筱筱被母親交給了遠在西藏的父親。郭強雙眼受損,視力持續下降,參軍夢想徹底破碎,還有一些孩子也出現了和他相同的症狀。

在我和王小書離開的那段日子裏,大院裏很多人臂纏黑紗,傷心不已。小川畫筆下的世界全是黑白。記得王小書來向我告別時,我倆站在馬路的中央,看著一地的紙錢,聽著遠處傷心的哭泣,默默無語。

八歲的我還不能體會告別對於記憶的珍貴,坐在火車上昏昏欲睡。我知道自己是一個平凡的人,甚至不能長時間地去體會一種感動或者悲傷;我也不曾期望過自己的未來,或是為了自己的真實理想不顧一切。我總在似是而非地成長,不夠敏感,不夠驕傲,不夠勇敢,不夠堅忍,不夠執著,不夠聰慧,陷入迷茫,恐懼成長。但八歲的我卻也足夠幸運,有王小書、小川、郭強等人在我身邊,給我記憶。隻是我常常在平凡的隱痛下篡改刪減著這些珍貴的記憶,麵對成長不斷逃避,沒有理想,隨波逐流。我從平凡墮落庸俗,失去幸運,這就是我成長的軌跡。

未來的我坐在人滿為患的奔赴向前的火車上,不知道自己的終點在哪裏;麵對著周圍神色各異的人們,我不知所措,沒有在下一站離開的勇氣;看著窗外逐漸荒涼的單調景色,我隻能陷入空虛,大腦停止思考,墜入懸崖的花車也許才是我最好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