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和親風波(二)
“公主,太子在廣寧宮遭到訓斥,被禁足東宮反省。。”饒是冷靜如王明聲音也透出些許慌張。“說是太子頂撞君父,斥責來使,有失儲君風範”
“怎麼會?”我把杯子重重扔在桌上,心裏卻很納悶,按說我那太子哥哥最是個溫潤慢吞的性子,從來都是寬待下人,和睦皇子帝女,對父皇從來孝順。
今日,皇帝在廣寧宮宴請東晉使,太子作為儲君肯定要陪伴君側,我以偶感風寒為由,留在我的含章殿,並未出席。想著,封口浪肩的當下,低調總沒錯。
“公主,臨華宮許妃前去齋殿上香,巧的是同春殿的一名大宮女也去給她主子請齋宮的嚴惠法師,前後腳出來的。”
我冷冷一聲“哼。”同春殿的劉昭儀是個不安分的,不過仗著父兄擁護本朝皇帝登基有功,一個未足五歲的娃娃,縱使是個男丁,一時半會難成氣候。
本朝王子帝女一並排行論長幼。我的太子哥哥行二,我排行十三,除去早夭未成年的,當朝的已經成年封王的屬齊王趙曦年長,魏王趙暘行六,宣王趙眴行十二,其餘皇子均未成年。
這些皇子既已成年封王,本朝開朝高祖武皇帝定下宗法,這些宗親王爺不得奉召不得回京,常駐封地,並規定,這些王爺在封地隻可享有食邑,並不能插手封地軍政稅收。大大限製了成年皇子們和儲君爭奪皇位的可能性的同時,也確保皇室成員們的生活保障,而有封號的公主們,更談不上對封地的管理。
這許妃不同於劉昭儀,原是王府的側妃,生育庶長子齊王並三位公主,進了皇宮更是冊了四妃之首,這齊王尚武,外貌算是個風流人物,隻是一點性好漁色,個性又爭強好鬥,早早被皇帝打發去了封地。
宮裏都知許妃和劉昭儀不睦,劉昭儀仗著自己年輕貌美,這幾年風頭很盛,隻一點,口直心快,背地裏嘲笑過皇長子永遠當不上皇太子。
同是誕育皇子的皇妃,哪個做母親的不想兒子位及萬人之上,心有不甘肯定是有的,就算早早冊了嫡子為皇太子,但是也有先例庶子登基的先例。就我那個性子溫吞隻道詩畫的哥哥,像及了我那溫順的母後,對朝廷政務的敏感和拿捏遠沒有一個儲君該有的氣勢。
再加上這幾年朝廷日漸衰敗,雖不至民不聊生,但是幾年大災過後,國庫一直虧空,官員們結黨營私,上瞞下欺,而我的父皇也早就被奢靡的生活磨去了曾經願為中興之主的遠大抱負,日漸遠離朝堂,隻知道歡宴,玩樂,寵幸美人。
朝中朋黨林立,派係複雜,我外祖父用生命和母舅的韜光養晦換來了太子之位,這個太子之位並不安穩。要不是母舅的軍權還牢牢的抓在手裏,三代世家到底樹大根深,站在皇太子身後,是不可小覷的力量。才多多少少能壓製住朝堂。
我皺眉,我總覺得這次的和親風波來的蹊蹺,風欲動而樹不止,動作果然一連串。本朝慣例,帝女及笄,冊封號指婚駙馬。我出生封了晉陽公主,世人皆知,這個時候,沒有和我同歲的未婚公主。
現在這個當頭求婚於我大周,尤其我朝連年戰敗邊關,邊境不穩一直是我朝的心腹大患的時候。偏偏是我快及笄的時候來求婚,全帝都,就我一個年齡合適的公主,這招夠狠夠絕。
宮裏如今隻有我和太子是一母同胞,去掉我,這是要對付太子呢。太子雖然在政務上沒有什麼像樣的建樹,卻也沒有重大過失,太子向來對我這個妹妹寵愛無邊,凡事以我優先,隻有我的事能叫一向溫和謙遜的太子動怒。
這計策是環扣環,料定太子不可能同意我遠嫁他鄉,尤其對方是個可以做我父親的老男人。隻有在我的婚事上做文章,一個公主換邊境和平,再便宜不過的事,朝中怕是一邊倒的讚同。
隻有我的婚事能叫太子失去理智去堅決的反對。父皇暫時還未表態完全同意,事情雖沒定局,隻怕接下來的計策就是煽動朝中聲浪。
王明回稟今日太子之事,是宴使時,有人故意提及,煽動朝臣附議晉陽公主和親東晉。我那純良的太子哥哥不顧儲君身份,斥責來使,頂撞父皇。
真是好毒的計策,儲君失和於皇帝,這是連環的陰謀和動作。
“公主,這同春殿和臨華宮一向不和,向來當對方眼中釘肉中刺。攪和在一起,和最近的事肯定有聯係。”奴兒一向伶俐“太尉府傳話,最近朝中似有異動,衛尉許常和郎中令劉在通多有牽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