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可愛的家庭(代跋)(2)(1 / 2)

這個漂亮的女孩子秀外慧中,不僅成績好,還寫得一手好字和好文章。她上大學時發表的小說被當時著名的電影演員周裏京拍成電視劇;大學畢業後又成為京城有名的記者;旅居德國後,佳作一本接一本不說,竟然還成了他們地區遠近聞名的畫家,她的油畫,色彩卓越,構思奇特,頗有大師風範,不斷有人慕名而來,觀賞、收藏她的作品。

我的妹妹是我們家最早表現出天才資質的女童。她出生後帶給我們的快樂無與倫比,這個小孩天生就聰明伶俐。記得那時走大街上,誰見了她都要停下來逗一逗,她幽黑的瞳仁寶石般晶瑩剔透,圓圓的,骨碌骨碌地轉著讓人疼愛。我每天帶她玩兒,儼然她的一個小媽媽。帶她到外麵是很有成就感的—因為左鄰右舍都喜歡這個小姑娘,所以每每出去,大家都爭搶抱她,她不認生,隻是咯咯笑個不停,所以一般在外麵的時候我可以盡情地自己先玩兒個夠。

妹妹特別早地表現出她的語言天分,四五歲時她背古詩詞,讀《水滸》,五六歲看《紅樓夢》,我問她許多字不認識,你怎麼看啊。她的回答也可愛至極,我會猜唄!她就這樣連看帶猜,把她的童年時代過得精彩萬端。到她上了小學,她能用心算許多算術題,把我們嚇得不淺。可惜那時還沒有像現在注重孩子早期教育的超常班,我妹妹的天才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到現在,我們隻能從她通曉英文、德文、法文的現狀中去追憶她童年的天分。

她是我們家的另類,她長大後就不再看名著和純文學,她看金庸,看得倒背如流,梅超風的“九陰白骨爪”被她表演得活靈活現。她對人的評價入木三分,一針見血。比如,她評論我說:“姐,你是四大名捕之一!”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什麼?”她陰陽怪氣地一笑:“冷血!”

需要說明的是,她發表過的有限的幾篇文章都是我姐姐逼出來的(她說打死也不當作家),為此她們吵過無數次,我姐姐私下跟我說:“她絲毫沒有我們身上的理想主義,可惜了她的才華,有時我真的想給她一個大嘴巴!”

也難怪,妹妹是“70後”。

我之所以對我們家族的女人如此津津樂道,是因為我有幸見證了各個不同年齡段最出色的女人,而這些女人如此集中地出現在我們家,又不能不說是我的幸運。

我從小就不像這個家裏的人。他們都有漂亮的大眼睛,身體健康,隻有我例外,小時候的我憂鬱、蒼白、不知道快樂。常常覺得自己是那牆角的蜘蛛,每日每夜覬覦著這家人。但是當我寫下許多文字時,我知道我與他們是血肉相連、唇齒相依的同體,也有著與父母無法隔離的基因。

我們家是娘子軍,爸爸是當然的“黨代表”。

從我記事起,眼前就總是爸爸伏案的背影。以至於,爸爸當年被下放到車間勞動時,十歲的我都知道替爸爸擔心。爸爸從小天資不凡,童年早慧。三四歲就知書識字,寫蠅頭小楷,幾乎沒有正常上過小學(累計起來不到三年)的他竟然考取了當時的名牌中學—江蘇省立徐州中學。這個學校至今已經有100年的曆史。祖母同我講當年爸爸考學的經曆時,感傷的眼淚令人動容,我每每潸然淚下—我暗暗發誓:一定讓我的奶奶和爸爸過上世界上最美好的生活。因為我沒有聽說過有誰會這麼苦,但是又如此堅忍和頑強。以我幼小的心靈的理解,當時我所能做的,就是對他們百依百順,所以從小到大,我幾乎沒有讓奶奶和爸爸生過氣,姐姐也如此。因為那時妹妹還沒有出生,而我們已經懂事了,知道了奶奶的甘苦。

據說,爸爸當年是邳州唯一考上那所中學的人,所以對於這個書香之家來說是天大的喜事,整個家鄉都沸騰了。

爸爸文理科均好(這點我們絕對遺傳了他的基因,我們姐妹當年各科成績都名列前茅,無論考文考理,都能考上重點大學)。當然爸爸最愛的還是文學。他16歲就在《上海青年報》上發表了處女作,以他的成績,考北大中文係不成問題,但是,因為當時是1953年,新中國成立不久,國家百廢待興,這些莘莘學子一心要為祖國的繁榮昌盛作出貢獻,所以爸爸就選擇了當時青年學生最熱愛的也是對國家建設最有用的專業—天津大學機械製造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