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駛入了科技發展的快車道。知識與科技的創新成為推動這個時代發展的引擎。知識分子和科學家則成為推動這列快車前進的動力。

人類社會發展史表明,國家的興盛、民族的強大、社會的發展,無不通過科技和人才的興旺發達折射出來。要在21世紀的科技、經濟、文化的舞台上扮演主角,沒有突出人才領舞是決不能實現的。人類社會的發展揭示了一條真理:誰擁有人才,誰就擁有未來;誰擁有創造性青年人才,誰就能創造未來。

湖南社科事業要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要躋身全國社科工作的先進行列,要開創湖南社科事業的新局麵,實現湖南社科事業的大興旺、大發展、大跨越,關鍵在於積聚一群在國內外有較高學術聲望的專家學者,特別是擁有一批根底深、後勁足、潛力大的青年社科學術理論專家。

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這個階段,對我們的經濟、政治、文化來說,是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對社會科學事業來說,也麵臨著一個黃金般的發展契機。一是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事業。毛澤東同誌指出,全黨都要注意思想理論工作,有計劃地培養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和評論家,把理論工作搞起來,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和宣傳。鄧小平同誌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當然包括社會科學”。江澤民同誌指出,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同樣重要;培養高水平的哲學社會科學家,與培養高水平的自然科學家同樣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學社會科學素質,與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學素質同樣重要;任用好哲學社會科學人才並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與任用好自然科學人才並發揮他們的作用同樣重要。胡錦濤同誌明確指出:“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水平和繁榮程度,是一個民族的綜合素質和文化力量的重要體現和標誌。積極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是全黨和全社會的重要任務。”這些重要論述為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二是我國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的實踐為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下,以銳意創新的勇氣和科學求實的精神,進行理論研究和實踐總結的雙重探索,推進了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發展。在新世紀新階段,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為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提供了極為豐富的實踐源泉;加人世貿組織,我國對外開放向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快速推進,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打開了一個麵向世界、兼收並蓄、參與國際社會科學發展的新格局。當今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過程中湧現出的一係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越來越需要社會科學的理論闡釋和科學解答。社會科學工作者要珍惜曆史機遇,不負時代重托,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用優秀的社科成果,服務科學決策,展示人文精神,推進文明進程。三是實施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建設工程,需要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貢獻聰明才智。李長春同誌在2003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評審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提出,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哲學社會科學事業,就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實施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建設工程。當前,我們正處於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時期,擺在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麵前的一項曆史性任務,就是要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穿到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的方方麵麵,形成體現“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最新理論成果的哲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社會學、新聞學、史學、文學等學科,從各個方麵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社會科學的基礎理論體係。實施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建設工程必須立足當今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實際,聯係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曆史,不斷地進行理論探索和創新。要結合實施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建設工程,加快馬克思主義理論隊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