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閱讀與闡釋(1 / 1)

這一期的小說作者可以說是名家迭出,王蒙、賈平凹、徐坤諸位文壇老辣之人均有新作奉獻,這樣三代同堂的陣容是文壇的幸事,也是讀者樂於見到的。

近幾年來,中短篇小說創作呈現出較高的水平,但無可避諱的是中短篇小說也進入某種瓶頸,在成熟的外表下麵暴露出新意的匱乏和實驗的短缺。一些中短篇名家的作品駕輕就熟,似曾相識,格式化的痕跡較為明顯。你看他的一部作品還可以,你看他的全部作品就發現批量的痕跡,如果和他同時代的作家作品相比也不會有太多的感覺。創新是藝術的生命所在,創新也是作家創作的內動力所在。我們欣喜地讀到了王蒙的《明年我將衰老》這樣的短篇力作,也就明白年屆八旬的老人為何筆耕不輟活力不減,因為在作家內心有一顆創新的年輕的心。

在《明天我將衰老》裏,作家雜糅了多種現代主義手法,甚至還將當下流行的穿越敘事手段也巧妙地化為小說的元素,通過多重視角方位的敘事,闡釋了對生命、情感、歲月以及人生的深切理解和犀利洞察,其中有睿智的審視,也有曠達的情懷,有對逝水年華的追憶與眷戀,亦有笑看滄海桑田、坐看雲起雲落的從容豁達。小說超越了愛情主題的一己之悲歡得失,有一種天闊雲閑的自在氣象,激情飽滿,文氣豐沛。在藝術上,碎片化的故事,跳躍的時空,奔湧的情感激流,第二人稱的敘事視角,內心獨白或者深情對話,呈現出一種陌生化的審美品質。小說汪洋恣肆,文采飛揚,成為他今年來創作的一個新高度。雖然宣告“我將衰老”,其實是“青春萬歲”的另一種表現形態。

創新才是文學的青春,沒有創新的文學才會衰老。

同期賈平凹的小說也顯出作家的旺盛的生命力,依然老到而簡潔,他在小說中對鄉村城市化進程中諸多的變異和變化是深切關切的,但又不是怨天尤人的,在人性與金錢、人性與欲望的糾纏中,鄉村與礦井天然形成了“倒流河”,寓意頗耐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