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登場門派簡介(隨正文連載)(1 / 1)

1、隱墨(首次出現:第三章)

墨家產於於春秋戰國之交,既是與儒家齊名的學術團體,也是一群以兼愛、非攻為信念的民間軍事組織。墨者在各國上層推行墨家的主張,在底層則竭力幫助弱勢百姓、替弱國守城。因而,墨者擅長格鬥、機關術和守城術。首領稱為巨子。秦漢時,墨者轉變為“俠”。正所謂“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秦尊法,漢尊儒,朝廷對於地方豪強、遊俠必定鏟除。墨者仍照舊特立獨行、自食其力,豪不依賴朝廷,獨成一派,因此往往直接被作為盜賊團體剿滅。隱墨是墨家的最後一個分支。其成員身負墨家絕技(如追求簡單實效的“墨家劍法”,機關術等),組織嚴密、行事低調,平時假扮為商販走卒、隱於市中,遇事以暗號接洽,避免被朝廷發現,故號“隱墨”。此任巨子仍然是相裏霜葵的父親相裏鬆柏。墨讓在十二年前因與相裏鬆柏理念不同,出走隱墨。現為袁術的幕僚。

2、青城劍派(首次出現:第四章)

春秋戰國時期,鑄鐵造劍的中心在吳、越、晉等地。秦漢以來,礦產豐富的蜀地也成為煉鐵的產地。卓文君之父卓王孫,便是冶鐵世家。王莽之亂後,朝廷取消了自武帝開始的鹽鐵專賣,蜀地的鐵器已經是供應全國。

約從漢光武帝後期起,益州的青城山因附近礦產、水源純粹,逐漸成為優秀鐵匠的聚集之地。經驗豐富的鐵匠們在青城山上研究兵器的鑄造之理、合作造劍,年輕的鐵匠亦慕名上山學習鍛造技法。久而久之,青城山便形成了一個門派,尤其以造名劍名刀聞名天下。嚴格說來,現任掌門蒲元的祖父蒲恪是青城劍派的真正創始人。

青城劍派中弟子有等級區別,由人與劍靈的感應水平而定。共分三等,最初為“鑄劍師”,須從鑄劍的方法逐步練起,依從古時典籍與心中體悟,不斷嚐試,直至鑄出稱得上有靈之劍。隨後便是“聽劍師”,此時因長期與劍中靈氣打交道,逐漸便可感知劍中之靈,彈指之間,便可分辨劍之高低優劣、聽出一把劍的潛力何如。最後則是“馭劍師”,馭劍師可隨心所欲駕馭劍靈,人劍合一,此時可發揮出一把名劍的真正威力。從根源來說,青城劍派是專門鑽研五行金氣的門派。

3、巫山派(首次出現:第六章)

巫山自古便是練氣的絕佳場所。春秋戰國天下大亂之時,大約有一支避入巫山神女峰的母係氏族,以修仙練氣為業,久而久之,竟流出神女峰下有巫山神女的傳說。自那以後,慕名去巫山修行之士越來越多。在神女峰絕壁之上,有一深洞,名為捕麟窟。在巫山修行的俠客,每當突破自身境界,便會將心得體會寫下,書在竹簡、絲帛、金石、麻布或木牘之上,放置於捕麟窟中,留於後人。久而久之,捕麟窟便成為一處武學勝地。

數十年前,十常侍亂政。巫山中卻出現了一個名叫封無魄的練氣高手,他生於巫山,八歲時突破練氣之境,十五歲時已敗盡英雄豪傑,天下再無敵手。隨後回到神女峰,入捕麟窟中二十年,竟然將洞中千百年來以各種文字寫成的練氣要訣一一領會,進而貫通五行氣脈,寫出一部《修真禦氣經》。但寫成後不久,精血衰竭,不到四十歲便駕鶴西去了。

二十年多前,巫山神女在神女峰驀然現世,命所有在巫山的修行者以封無魄的《修真禦氣經》為宗,並聽從神女號令。自此,世上便有了巫山派一說。巫山的修行者們均成為巫山弟子,修了洞府宅第,訂了門規,拜師傳武,招收學徒。封無魄被尊為巫山派的開山祖師,其屍身經年不腐,乃是巫山派的聖器,又捕麟窟設為門派禁地。有了《修真禦氣經》為指導,代代相際,門派很快就壯大起來,如今已有近千人之多。巫山派平時由一代弟子管理,巫山神女是名義上巫山派的掌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