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禦賜金匾亞元居(1 / 3)

乾隆四十九年農曆八月初八,湖廣漢陽府黃陂縣西南瀕臨府河的漁村黃花澇有史以來最風光的一天到來了。

清晨,府河水在黃花澇的西邊緩緩流過,夜漁的舟船主人已收拾了鮮魚,在船倉中打過盹就要提魚到集市去賣,近千隻各式各樣的漁船貨船泊在沿河的十多個碼頭附近,顯得很寂靜,隻有河灘深處,蘆葦叢中偶爾有一兩隻鷗露撲騰翅膀的聲響。

府河岸東的村莊,還籠罩在晨霧中,上百間鱗次櫛比的瓦房,看上去很朦朧。隻有當人們走近村邊的藕塘邊聽到一片“滴答”的水珠聲,才會注意到一片片的藕葉,小青蛙在如帽的葉麵上跳來蹦去,才有斷斷續續的陣雨。不知是從哪裏飄來一股桂花的香味,於是,微風送來的清新空氣讓人覺得非常舒心。

村子西邊靠府河岸上,一幢大廈新落成了。一大早,很多人就來到這裏,一批人在大廈外圍收拾散落的建築剩料,打掃灰塵,搬運垃圾。一批人在屋內布置新搬進的家俱擺設,有兩個人在大門口貼對聯。大家幹得熱火朝天,族長不停地吆喝著,年青人跑前跑後,手腳麻利地幹著活。到吃早飯的時候,大廈外圍的地麵被打掃得幹幹淨淨,屋內的擺設也放到了恰當的地方。

這座大廈被叫做“亞元居”,鄉親們多數不知道“亞元居”是什麼意思,隻知道這名字是當今皇上起的,這可不得了,這是黃花澇全體王姓族人的光榮,太榮耀了,祖宗們顯耀,後人也跟著沾了光。自五月初八動工至今,王氏族人自動幫工,催著泥木工匠抓緊時間幹,忙碌了三個月,終於趕在這個大吉大利的日子完工了。

“亞元居”坐東朝西,正門對著府河岸邊的兩顆黑色隕石,門前有一遍寬敞的平地。抬頭看去,“亞元居”的門樓比一般的房子要高得多,因為大門的上方又架起了鬥拱突出的門樓,大門四周是巨石雕成的門框,門框上方的高牆是麻石所砌,麻石上雕刻著福祿壽的花紋,這些花紋也刷過漆,上方高牆的正中空著,一塊長方形的凹處,是準備掛金匾的地方。

大門前是條形紅砂石塊砌成的三級台階,台階的左右兩邊有一對石雕,一塊直徑兩尺多,厚八寸許如磨盤的圓石連在方形的基座上,圓盤的一邊是富貴花紋,一邊是獅子浮雕,這對石獅立在門前,麵對府河,顯得極為壯觀。

大門兩邊的對聯貼好了,隻見:誌在四方奇男子,芳流百世大丈夫。

聯首的“誌芳”二字是帶子孫遷移此地開基落戶的王姓始祖之名,此副對聯追念誌芳公輾轉創業的艱辛,激勵後代爭當國之棟梁,為黃花澇王氏族人曆代相傳。

一進大門,是雕梁畫棟的一重大殿,大殿有兩排18根雙臂才能合抱的大楠木立柱,柱子塗了朱漆,正麵的大油梁上,正中是五子登科的浮雕,兩邊是站鹿、蝙蝠等圖案,連著萬壽的花紋,新漆鮮豔。走過大殿是天井,天井兩旁是廂房,廂房中各擺著一排新購的黃花梨雕花太師椅。過了天井又是一重大殿,入大殿處是一排隔扇門與天井隔開。

隔扇門分上下兩部分,下部是實木板有花瓶、八仙、仙女散花、站鹿、蝙蝠等浮雕,上部是鏤空的方格,萬字、壽字等圖案,左右兩旁靠廂房的隔扇門開著,走進上大殿,也是兩排楠木大柱。

上重大殿的正上方,排放著三個大神龕,神龕上擺著一人高的青花魚尾靜瓶,耀眼的銅銀祭器。神龕上端懸掛著三塊金光熠熠的巨大橫匾,正中一塊書寫著“德裕後昆”四個遒勁挺撥的大字,左、右兩邊分別寫著“繩其祖武”和“慎終追遠”。

整座亞元居是條石為基,青磚黛瓦,牆壁新刷了石灰,外麵看去,兩重大殿的山牆都是五馬頭的形製,雄偉壯觀。在整個黃花澇,這是最顯眼且規模最大的建築,人們駕船從府河經過,遠遠就能看到白牆黛瓦。

太陽升高了,府河上的霧氣散盡了,天空碧透,水鳥在一望無邊的河灘上盤旋。此時,河麵上已是千帆競發的景象。男男女女的漁民一邊撒網一邊與附近的同行們笑罵著,似乎並不在意撈起魚量的多少,隻是將捕魚當作一種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樂趣。運貨的客船忙著趕路,在河中央急速劃行著,遇上對麵的熟船客,也會笑罵著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