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複。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複命。複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大道從來不輕傳,隻看有緣沒有緣。何為緣?凡人肉眼凡胎,縱使美如和氏之璧,尼摩之珠,未得親眼見其美異殊常,亦不為之信。君不見自古及今固步自封,買櫝還珠者比肩接踵行於世矣。
正所謂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有沒有福緣,關鍵還要看你有沒有慧眼,識不識貨。
開篇那一段乃是道德經裏的一篇文字。別看這篇文字隻有區區數十個字,在有識之士眼中卻是字字珠璣,千金不易。這段文字實乃養生至要,大道之門。上古先聖感芸芸眾生輪回之苦,大開方便之門,一言直泄天機,正是此篇。
夫天地含精,萬物化生。草木有性而無命,鳥獸蟲魚有命有性而五行不足。惟人在天地之間稟天地中和之氣以生,性命俱全,五行齊備,為萬靈之首。那麼何為性?何為命?性命二字通常被理解為生命的含義,其實這隻是最粗淺的理解。完全沒有凸顯性命的本義。
蓋神屬於性,氣屬於命。人藉氣而有命,藉神而能靈。所以神氣二物,實為人之至寶。氣自外來,盜之於天地萬物,然有神方能盜氣入身。故人死神散,氣不入矣。如若不信,你可以到醫院做個試驗。你留意下那將死之人,你會發現,人死也分兩種。若神先散而死者,臨終時必定是先昏迷不醒,隻是出氣,沒有進氣。氣出盡也就死了。若是氣先斷,神後散的,則與此不同。死者臨死前必定神誌清明,忽然氣絕。這時你可以留意下死者的眼睛,你會發現,死者的眼睛還是亮的,猶如活著時一般,而且你還會發現即使死去多時,仍然明亮。所以說,神氣二者,須臾不可離身,有一去則身必死,有一弱則必招邪氣,勢必常保神氣方能生存無虞。
講了那麼多,我們回過頭再看那一段文字就會發現大有不同。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複命。這幾句話作何解。
天地萬物,芸芸眾生,怎樣才能保有保全他們的生命(氣),最根本的是要了解並把握靜的真義。能夠理解並遵循靜的真義而實行的才算明白養生全名的道理。不能夠理解靜的真義而采取的行為都是妄作。妄作對神氣不利,就會戕害生命。故複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那麼怎麼做才算理解和把握住了靜的真義呢?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複。
這兩句才是真口訣,喜歡武俠的朋友也可以把它當成心法記下來。正所謂至道不繁。關鍵看你悟性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