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人才工作的一種高境界,是由必然向自由的飛躍。這就需要領導者更新用人觀念,創新用人機製,以實際行動,大膽、廣泛地不拘一格地選拔使用人才,合理安排工作崗位,讓人盡其才,形成一個團結、協作、進取的“人和”局麵,努力工作,共創佳績。
英雄不怕出身低
在識人方麵,中國古代有句俗話:“相馬失之瘦,相士失之貧”。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很多人在相馬時,看到瘦小的馬就認為此馬不可能是千裏馬;相人的時候,知道他處於貧窮狀態,就往往誤以為他不是人才。
戰國時期曾為秦國變法圖強的商鞅,本名公孫鞅,是中國曆史上有名的人物,卻差點被“以出身論人才”的偏見所埋沒和扼殺。
當時,魏國國君魏惠王在戰國諸雄中,希望能夠成就自己的一番大業,因此廣招天下賢才。但魏惠王常被人的表象所蒙蔽,始終沒有物色到真正的賢能之人。
魏惠王曾重用嫉妒賢才的龐涓,不分青紅皂白地將賢才孫臏關入大牢,並將其處以“臏刑”。後來,孫臏施計圍魏救趙,在馬陵道設下了埋伏,殲滅魏軍,致使龐涓損失兵將十多萬,最終自己也葬身於亂箭之中。
後來,在魏國宰相公孫痤病危之時,魏惠王請其推薦後繼者。於是,公孫痤便乘機向魏惠王舉薦了自己的家臣公孫鞅,希望魏惠王能“以國事聽之”,重用公孫鞅。
然而,魏惠王認為公孫鞅僅是一名家臣而已,就看不起他,也不認為他是一個有才能的人,隻當是公孫痤病重時的胡言亂語。
見魏王不以為然,公孫痤又建議魏惠王,如果不起用公孫鞅就把他殺掉,不能讓公孫鞅出走他國。一會兒說任用,一會兒又說殺掉,讓魏惠王越來越不解,認為公孫痤的確是老糊塗了,對這件事就沒再過問。
公孫痤死後,魏惠王不但沒有任用公孫鞅,反而又聽信了許多嫉妒賢能的人所進的讒言,想要殺害他。公孫鞅聽說後隻好連夜逃命,投奔了秦國。
公孫鞅到了秦國後,將其霸道之說獻策於秦孝公。當時,秦孝公也正圖計稱霸天下,因而公孫鞅的計策正合其意,所以對公孫鞅大為賞識,任其為宰相,讓他掌軍政大權,實行變法。
在魏惠王眼裏,公孫鞅隻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小人物,而秦孝公卻起用他掌管朝政,使他成為一個能讓秦國勵精圖治的“大人物”。結果也證實了公孫鞅的能力,他實行的兩次變法,讓秦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根本性變化,為秦國的富強與統一天下奠是了基礎。此外,公孫鞅還通過謀略和軍事手段有力地打擊了魏國,迫使魏國割地求和,魏惠王這時方才追悔莫及。
“相馬失之瘦,相士失之貧”,一匹好馬因為表麵的瘦弱就被錯認為是一匹劣馬;一位有真才實學的人,隻因為貧窮和沒有地位而被認為不可取。
從公孫鞅的經曆故事中可以看出,他的個人價值前後截然不同,以至於形成鮮明對比,緣於魏惠王和秦孝公對公孫鞅的出身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講究出身、門第,這在封建社會裏可以說是一種正常現象。但這恰恰是選擇人才中的嚴重弊端,因此,有識之士多持反對態度。其實,除了一些富貴人家出身的人才以外,還有很多的確有真才實學的人,在他們還沒有展現才華之前,都曾處於社會的底層,甚至處於三餐不繼的貧困境地。
因此,英雄應該不問出處,貧困或出身低微,並不能說明一個人是否具有才華。如果根據出身來論人,有很多有才之士常常會被看成無能之輩。
所以,領導會用人的一大重要表現,就是他用人不拘一格,千變萬化,因人而用。反之,一個領導如果用人拘於一格,沒有變化,死氣沉沉,那麼就說明他是不會用人的。
作為領導,要想避免因用人的過失而成為企業衰退的罪人,必須放棄保守觀念,大膽地、靈活地用人,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
要做到不拘一格,大膽用人,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人才從來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培養而成的,對於已經任用的人才應當放手使用,為他們提供衝上雲霄、戰風鬥雨的平台和機會;
2企業的發展完全在於用人才,而充分地用人才在於衝破原有的條條框框的限製;
3用人時,不應因為人才年輕沒有經驗就不任用他。如果總是拘泥於資格,那麼被重用的恐怕都是那些兩眼昏花的老人了:
4對於那些立下大功的人不要過分看重其細小的毛病,對於那些忠心耿耿的人也不要太過於挑剔其細微的過錯;
5提升得快慢,不能單憑資曆的高低。如果其才能是完全可以勝任的,就應該不限資曆,越級提拔;
6高明的領導者更要善於使用冒尖的人才或天才。有人說,“人才源於膽量”,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能夠大膽使用、提拔下屬,就可能會使其成為人才;反之,就可能會埋沒人才。
作為一位有魄力的領導,要想成功,就必須做到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因此,“不拘一格”的關鍵就是要求企業領導能夠衝破條條框框的陳舊觀念,吸收現代企業“寓雜多於統一”的最高用人原則,盡量避免排斥異己、唯親是用,而應該以企業利益為重,因事設人,因材而用。
作為企業的領導,不肯積極變革陳舊的規定,沒有人才選舉的科學標準,都是選人的大忌!舍棄“美玉”般的賢才而任用“頑石”般的庸才,如此行事的人根本就“不適合”做用人工作,更“不配”做優秀的領導者!
同時,每一位能夠做出招聘人才、用人等決策的領導者,一定不能允許由於人才的外表、背景、經濟條件、教育經曆、年齡等因素而衝淡你對人才才華的欣賞,不能讓這些因素成為你眼中的屏障,在選拔人才時不要戴“有色眼鏡”。因為在你選用人才時,一名所謂畢業於世界名校而炫耀跋扈、碌碌無為的“庸才”,或許很多時候根本比不上一名普通的勤奮、忠誠的員工。
要敢於從對手處挖掘能人
人才是企業的一種戰略性資源,與其他資源不同的是,人才的得與失往往決定著企業的成敗。尤其是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社會,企業的競爭往往預示著人才的競爭。如果你在人才資源上勝過對手,那麼你便會成為競爭中有利的一方。但是,如果你不善於用好手中的人才,甚至因此而被對手挖走人才,那麼它對你事業的打擊將是致命的。
所以,美國企業家比爾 休利特說:“沒有什麼比自己的人才成為對手手中的武器更讓人感到可怕的了。”
休利特非常注重人才的使用與流動,他認為,人才是企業最為寶貴的資產,尤其是同行中優秀的人才,更是企業最難得的財富。他們不但有你所需要的一流的業務技能,而且你還可以從中了解到對手的一些情況。所以,聰明的領導者都善於從對手那裏挖掘人才。
斯科公司曾經通過多種途徑雇用戈拉曼飛機公司的工程師瑞克斯,但都沒有成功。總裁佩恩有些坐不住了,瑞克斯對他來說是一位非常難得的人才,他曾兩次獲得戈拉曼飛機公司最佳雇員,還是該公司幾個重大項目的負責人。於是,佩恩打算親自拜訪瑞克斯,請求他加入斯科公司。
佩恩是個聰明人,雖然他非常渴望得到瑞克斯,但是與對方交談起來卻並不顯得焦急,而是“兜起了圈子”。
“瑞克斯,有一家出版公司出版了一本關於我們公司的故事的書。我想你對這些一定很感興趣。有時間我可以送你一本,你有時間讀嗎?”
一個月之後,瑞克斯打來電話:“佩恩,書中的那些故事都是真的嗎?”
“當然了,我沒有必要騙你的。”
“但是,我真的不敢相信那些是真的,如果是那樣,斯科對任何員工來說都是最理想的去處。”
“那麼你希望去我們那裏看一看嗎?”
終於,瑞克斯按捺不住了,他如約來到了斯科公司,佩恩很榮幸地“請”來了這位工程師。經過一段時間的交談,瑞克斯決定留在斯科,並被安排了一部門主管的職務。而戈拉曼飛機公司由於瑞克斯的離去,且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人選,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還有一種情景,即一些優秀的員工因為某種原因離開了原來的企業,如果領導者能夠不失時機地將他們納入自己的公司,為我所用,同樣可獲得優秀人才。
有些領導者會片麵地認為,別人不用的人,肯定能力欠缺,我的公司也不比他的差,我為什麼要撿回來用呢?其實不然,人才是不分地域、無關身份的。別人不用的人才,未必不是人才,況且他離開一家企業的原因有很多種,難道一定就是能力不足嗎?
因此,休利特特別提醒領導者們:必須善於利用手中的人才,否則就不止是一種人才的浪費那樣簡單的事情了。
1970年,李 亞柯卡在亨利 福特的幫助下當上了福特公司的總裁。但是很快,亞柯卡發現福特是一個毛病很多的人。福特曾要求亞柯卡強行解聘一位高級主管,著實讓亞柯卡頭疼了一陣子,並且在公司經營過程中,福特總是喜歡與亞柯卡唱反調。
1978年7月13日,福特正式宣布解聘亞柯卡。而同年11月2日的《底特律自由報》就同時刊載了兩條重大新聞:“克萊斯勒遭到空前的嚴重虧損”與“李亞柯卡正式加盟克萊斯勒”。
亞柯卡加盟克萊斯勒後,依靠自己出眾的經營天賦,很快就讓克萊斯勒公司看到了新的前景,並在1983年7月13日,即福特5年前解聘他的日子宣布將為公司償還所有債務。
第二年,他便扭虧為盈,成為克萊斯勒名副其實的救星。而在亞柯卡就職於克萊斯勒的日子裏,福特公司卻麵臨了一次破產的威脅。
同樣是亞柯卡,缺少了他的福特公司很快陷入困境中,而得到他的克萊斯勒卻可以起死回生。這足以說明,人才重要,善用對手的人才更重要。
善用不同性格的人
在組織管理中,領導者必須知其長短,這樣才能知人善用。但是如果你不懂性格心理分析,可能會在“人力和財力”這兩大方麵造成成本的流失和浪費。因此,領導者必須掌握不同性格人的長處和短處是什麼,從而更好地利用各式各樣的人才。
一個人能耐的大小以及性格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他的稟性,稟性惡的人不能指望他為善,稟性懶的人不能指望他做事勤快。野貓身上不長老虎尾巴,老鼠口裏長不出象牙。注重道德和品行修養的人不會幹凶惡陰險的事;追求公平正直、心無偏私的人不會傷害朋友。什麼樣的人,就有什麼樣的表現,以下12類性格不同的人,其行為必然各異。
1雄悍之人
這種人有勇力,但暴躁,認定“兩個拳頭就是天下”,恃強魯莽,為人很講義氣,敢為朋友兩肋插刀,屬性情中人。他們的優點是為人單純,沒有多少回腸彎曲的心機,敢說敢作敢當,有臨危不懼的勇氣,對自己衷心折服的人言聽計從,忠心耿耿,赤膽忠誠,絕不出賣朋友。缺點是對人不對事,服人不服法,任憑性情做事,隻要是自己的朋友,於己有恩,不管他犯了什麼錯誤,都盲目地給予幫助。因其魯莽,往往會突如其來的壞事兒。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文明化的增長,這類人的性情正在變化,理智的成分增強了,演變成敢拚敢闖的開拓型人才。又由於義氣成分的減少,個人意識的增強,加上社會提供給個人創業條件的豐富,現在忠心耿耿、死心塌地的人正在減少,為朋友兩肋插刀的表現也有許多在發生變化。
2強毅之人
這種人性情硬朗,意誌堅定,剛決果斷,勇猛頑強,敢於冒險,善於在抗爭性的工作中頑強拚搏,阻力越大,個人力量和智慧越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屬於梟雄豪傑一類的人才。缺點是易於冒進,驕傲於個人的能力,服人不服法。權欲重,有野心,喜歡爭功而不能忍。他們有獨當一麵的才能,也能靈活機動地完成使命,是難得的將才。但要注意把握他們的思想和情緒變化,這可能是他們有所變化的信號。
3宏闊之人
這種人交遊廣闊,待人熱情,出手闊綽大方,處世圓滑周到,能獲各方麵朋友的好感和信任。他們善於揣摸人的心思而投其所好,長於與各方麵的人打交道,混跡於各種場合而左右逢源。適合於做業務工作和公關,能打通各方麵的關節。但因所交之人龍蛇混雜,又有點講義氣,往往原則性不強,受朋友牽連而身不由己地做錯事,很難站在公正的立場上論事情的是非曲直,不適宜矯正社會風氣。
4好動之人
這種人性格開朗外向,作風光明磊落,誌向遠大,卓爾不群,富有開創精神,凡事都想爭前頭,不甘落在人後,往往從中產生出莫大的勇氣和靈感,不輕言失敗,成功欲望強烈,永遠希望自己走在成功者的前列。缺點是好大喜功,急於求成,輕率冒進,如果在勇敢磊落的基礎上能深思熟慮、冷靜應對,則能取得重大成就。又因為妒忌心強,如果不注重自身修養,會為嫉妒而犯錯誤。如果將嫉妒心深藏不露,得不到宣泄,可能偏失到畸形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