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途遇蒙軍(1 / 2)

“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春風和暖,這暖風之中夾雜著幾句輕輕的歌聲,緩緩的從林間吹來。歌聲清婉動聽,是一個年輕女子的聲音,細細聽來,頭一遍唱的輕快活波,顯然是被這春日山野美景所樂,第二遍唱時不免有一絲傷感淒涼,竟似少女懷春之意。再唱時已是一唱三歎,有如和淚而歌,聽來悲傷已極,竟無法將這短短一首詞唱全了,歌聲中隱隱透出思念之情。

歌聲將歇,從林間走出一頭青驢,驢背上坐著一個妙齡少女,身著淡黃色衣衫,腰間懸著一柄短劍,清新俊麗的臉上隱隱有兩道淚痕,顯然是剛剛哭泣過。這少女正是郭靖和黃蓉之女郭襄。郭襄自從與大哥哥楊過和楊大嫂小龍女在華山一別後,心中甚是思念,且呆在襄陽城中無事可做,便決定出來在江湖上遊曆一番,打聽一下他們二人的消息。如今四處遊蕩已有數年之久,卻不曾聽聞半點有關楊過的消息,心中不免萬分失望。

自從那日在少林寺山腳下與張君寶一別後,便自己一人騎驢而行,心想現在大家都齊心抵抗蒙古韃子,武林中的私人恩怨都暫且放下了,因此江湖上已經鮮有事端,這樣好倒是好,隻是不免有點無聊了。郭襄天真活潑,喜愛結交江湖好漢,也最愛熱鬧,現下竟不知當往何處而去。

忽然想到爹爹曾經說過諸葛亮是個大英雄,也是他最敬佩的的人,爹爹常說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就是這個人所說。自己雖然不太明白這句話什麼意思,但像爹爹這樣的大英雄都敬佩的人,自然是大大的英雄了。現下離南陽不遠,我自當去拜祭這位大英雄一下。

於是便任驢一路南下,此時距南陽已不足二百裏路程,即便緩緩而行,兩天之內也可到達,因此也並不著急。此時正值春暖景美,萬物爭榮,行至一林間,一股清香撲麵而來,又見遍地草芳花豔,心中十分喜愛,一陣暖風吹來,小路兩旁的杏樹隨之搖擺起來,接著片片杏花紛紛飄落,自也落了郭襄滿頭都是。

郭襄一時興起,不假思索的唱起了這首韋莊所做的《思帝鄉》,歌聲自是十分歡快,但唱了一遍後,方想到詞的意思,想到這詞中女子到是性格直率,態度堅決,隻是世上哪有這般好的男子,忽然又暗想自己將來的丈夫會是哪般模樣,心中禁不住一陣羞愧,又將歌唱了一遍。

這遍唱過,竟想起大哥哥楊過,心中歎道:“這樣好的男子倒也是有的,大哥哥便是了,隻是我哪有楊大嫂那種福分,也隻有楊大嫂配的上他了!”想到此,兩眼早已模糊,不禁又唱了第三遍。

郭襄心中正自苦惱,忽聽得林後馬蹄聲響,接著便擁出一隊人馬,聲勢甚盛,原來是一支蒙古軍隊。那領頭的將軍鎧甲外係著一件錦袍,腰間懸著弓箭,臉容雖看不清楚,但他縱馬狂奔時的神態卻十分彪悍,顯然騎術精湛。他身後直跟著千軍萬馬,大軍所到之處,煙塵滾滾。

郭襄曾聽爹娘說過,襄陽地勢十分險要,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更是大宋抵抗蒙古大軍的邊陲重鎮,如若襄陽有失,則淮西不保,如若失去淮西,則江南必失,大宋便是亡了。因此一直以來蒙古都在窺伺襄陽,不惜重兵來犯。這路蒙古大軍直奔南去,必然是衝著襄陽,爹娘這次又要麵臨一場惡戰。又想到自己遊曆已久,爹娘一定十分思念,如今他二位年事漸高,自己身為人子,還要讓他們時時掛念,實在是不孝,現在應當立馬趕回襄陽,助爹娘抗敵。

想到此處,渾身便充滿了力量,重重的在驢屁股上拍了一掌,那青驢吃不住疼痛,長嘶一聲,便縱蹄狂奔,此處離襄陽不過四五百裏路程,郭襄曉行夜宿,到第三天正午時分便已到了襄陽城外。

郭襄遠遠地望著襄陽城門,一別數年,心中竟有一種恍如隔世之感,對爹娘的思念之情也油然而生,遠遠較這幾年在外遊曆思鄉時更甚,恨不得立馬進城,拜倒在爹娘麵前。無奈襄陽城已經被蒙古大軍團團圍住,莫說進城,便是走近一點也不可能,唯有等到晚上再悄悄地溜進城去了。

既然一時間無法進城去見爹娘,郭襄隻得遠遠的呆在城外,手裏牽著那頭青驢,四處閑逛。

此次蒙古不惜放棄攻蜀,將攻蜀大軍一並調來圍攻襄陽,顯然是誌在必得,襄陽城外的百姓得知消息後,無不攜老帶幼棄家南逃,因此襄陽城外方圓百餘裏早就荒無人煙。郭襄閑逛之時,來到城東的一個村莊之上,見整個村莊處處蕭條,家家門敝房空,心中不禁一陣淒涼,想到之前此處人人安居樂業,不料蒙古軍隊一到,此處竟成了這般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