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霧其實是鬼怪的真身形象化,它是鬼怪眼中的魂體,亦是民願規則下的民怨實體化。
佛道官雖然並稱,佛道和官員卻有本質不同。
除非收獲無數民心,否則百姓對官員敬畏,往往是敬畏官員的官職和官職背後的權力。所以,官氣慣來凝結在官印上,無論由誰做官,他都能高效地利用官印和官職,快速掌握各種各樣的官氣道法。
而佛道的民願,凝結在一尊尊佛、菩薩、神、仙等神話傳。與敬畏官職不同,百姓不會因為你是佛僧、道士,就無條件相信你能代表真佛、神仙行走世間。佛僧、道士不僅無法憑借寺廟裏的道職或皇帝恩賜的道職獲得道法,而且因為借助佛、菩薩神仙規避民願詛咒,喪失了直接溝通百姓民願的資格。
也即是,哪怕將民願詛咒轉移到佛僧、道士身上,也無法像賀路千那樣實質降低五雷正法等道法的修行門檻。
土著佛道如想利用民願加速修行或者降低門檻,隻能奪取鬼怪的鬼體,即鬼怪消亡時的實體民怨。
但民怨支係與道法支係、俠客支係並行,當鬼怪還是民怨的象征時,反饋到佛道官身上的民怨詛咒,而非民願詛咒。百姓的怨念,不僅不會降低佛道的修行門檻,反而類似民願製裁般逆向提高道法的修行門檻。也即是,如果賀路千斬殺無辜鬼怪,他將會得到名曰民怨詛咒的負麵狀態,間接把五雷正法的強化門檻抬高到74戰乃至94戰。
鬼怪非但難殺,也輕易殺不得。
你若強行斬殺民怨所化的鬼怪,就要接受鬼怪背後的民怨詛咒。
這與民願詛咒不同,是真正意義上的詛咒,是真正意義上的民願厭棄。
但是,肆無忌憚的殺人厲鬼,肆無忌憚禍害一方的魔鬼,不在此列。鬼怪雖然必起於怨念,並不代表鬼怪永遠代表民心,當鬼怪開始濫殺無辜,當鬼怪背棄了民怨主旨,它們也將迎來百姓的憎恨和詛咒。這時候,佛僧道士斬殺鬼怪,就是降妖除魔。
民願規則鼓勵佛道官斬殺背離民怨初衷的鬼怪,佛道官降妖除魔之後,指向鬼怪的怨念將會以感謝形式變成民願詛咒。當然,對佛僧道士來,能夠降低道法佛法修行門檻的民願詛咒,已經不能稱之為詛咒了。
能夠的降低門檻、加速修行的增益狀態,明明是民願賜福嘛。
亦是因為降妖除魔關乎道法修行,玄吾道長、魚鯤道長等道士、佛僧,都不會肆意誅殺鬼怪。他們一邊積極降妖除魔斬殺厲鬼、魔鬼,一邊協商心態嚐試服冤鬼、怨鬼與仇敵和解,依賴所獲的民願賜福加快道法修行。
備注,若能和平解決冤鬼、怨鬼所代表的民怨,效果類似斬殺厲鬼、魔鬼,佛僧、道士也能獲得相應的民願賜福。
每一隻鬼怪,都遊離於民願和民怨之間。
凡人是否作惡,很難一眼識別,畢竟世間的偽君子太多了。
但鬼怪是否作惡,一眼就能看出。
眼前這隻鬼怪,他是好是壞,有沒有作惡呢?
透過青色電弧圓球,賀路千的手指傳來微弱的刺痛感。
答案是民願。
這隻鬼怪作惡了。
斬殺鬼怪,民願規則獎勵賀路千一絲民願詛咒。
所幸,這絲民願詛咒的強度遠遠不及等級1。
但民願詛咒獎勵少,並不意味鬼怪作惡少。
鬼怪是否作惡很容易判斷,但它究竟越過民怨牽連多少無辜者,到底有多少殺戮,卻不得而知。因為誕生鬼怪的民怨和針對鬼怪的民怨可以互相中和,隻須及時補充民怨,就能善惡互相抵消,大幅度降低鬼怪背負的民怨詛咒。但民怨詛咒永遠無法中和到零,鬼怪隻須濫殺一次,佛道官就能毫無顧慮地鎮壓他們。
眼前這隻鬼怪,可能僅僅濫殺一次,也可能濫殺無數,隻是在王建龍輔助下及時補充了民怨。
不過,好也罷,壞也罷。
當鬼怪奉命襲擊賀路千時,它的命運就永遠停止在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