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 魔教舊地(2 / 2)

李豐瑾回答:“因為內閣允許石州各郡自治,當地的門閥世家或明爭暗鬥,或合縱連橫,鬥的非常激烈。但門主威震下,空獄門弟子又頻繁巡視各郡,門閥世家往往隻敢在暗地裏搏殺,隻敢在門主製定的規則裏內鬥,不會輕易挑釁空獄門和內閣。”

“如今日這般規模的衝突,隻是比較罕見的特例。”

“首先,懸空寺老巢在原州,它不屬於涳國管轄。效忠懸空寺的奸徒,殺人放火之後,逃到原州、延州,就有機會躲過空獄門的捕捉。”

“其次,我們兄妹來到這裏傳播鬼仙信仰,也讓武林江湖和門閥世家比較敏感。”

賀路千曉得武林江湖為何敏感。

李鳳瑤鬼仙道場,建立在蘇家嶺西南角。

這裏雖然臨近淡水湖,但土地不易耕種,地理交通也非常不便,百姓普遍且苦且窮。前些年,流民義軍曾攻到這裏與炐朝官兵酣戰,家家戶戶都死傷慘重;安車骨入侵延原兩州期間,原州和石州的炐朝官兵又曾先後撤到附近,仿佛土匪般把附近村落搶劫的一幹二淨。直至涳國擴張到石州,蘇家嶺附近才慢慢恢複了基本秩序。

蘇家嶺窮到沒有半點油水,也隻有在乎民願在乎信仰的佛道勢力和鬼仙勢力,肯來這裏真心實意發展。

但是,且窮且困的蘇家嶺,卻有著非常輝煌的曆史。

炐朝之前,蘇家嶺向西的山路,是溝通原州和石州的重要軍事要道。無論從原州攻向石州,還是從石州攻向原州,都需要從蘇家嶺經過。蘇家嶺是亂世年間的軍事重鎮,盛世年間的經濟要道,當地百姓的經濟條件始終處於石州上遊。

炐朝開國時,鍾群生曾把軍寨立在蘇家嶺南麵。直至炐朝軍隊打崩了漠朝殘餘勢力、消滅了延、原、石、燕等州的群雄,初步奠定北方新秩序,鍾群生才率領少數軍隊返回應京。

鍾群生死後,部分魔教餘孽藏在原州與石州的綿延群山之間,熬過一年又一年,最終熬到了魔教教主的中興。魔教教主崛起之後,他懷著對鍾群生的敬仰,把魔教總部遷徙到蘇家嶺南麵的鍾群生軍寨舊地。

魔教覆滅後,門閥江湖和炐朝朝廷千方百計堵死魔教餘孽死灰複燃的可能。

武學方麵,他們不惜同歸於盡地毀掉原版《武道圖錄》,斷絕魔教誕生新一代魔教教主的可能;精神方麵,他們又以治水名義把三條河流引過來,直接淹沒了鍾群生軍寨舊址和魔教總部舊址。原來的良田沃野,原來的交通要道,百餘年前都被門閥世家和炐朝朝廷聯手毀去了根基。

可是,魔教對鍾群生和魔教教主的感情,始終沒有湮滅。

魔教餘孽內部的誓言,就有這麼一句話:水盡石出,青山傲骨。

所謂水盡,是指平掉蘇家嶺附近的淡水湖,令魔教總部露出舊顏;所謂石出,是指滅亡炐朝,把京師改為石州舊名。

李豐瑾縱然懷疑魔教教友害死了他,卻依舊對魔教懷有一份特殊情感。

掛靠賀路千獲取政治優勢之後,他下意識把李鳳瑤帶到魔教總部舊地發展,以鬼仙道場形式悼念魔教教主的葬身之地。但嘴巴上,李豐瑾卻這樣向賀路千解釋:“炐朝及地方門閥敵視魔教教主,進而牽連到生活在附近的無辜百姓。蘇家嶺附近的村落,是石州最窮最困的絕望之地,我們在這裏傳播信仰,效率最高。”

賀路千能夠感覺到李豐瑾的私心。

但賀路千已經決定對民願規則暫時妥協,他有器量容忍石州各郡自治,又何必限製李豐瑾以他的方式悼念魔教呢?賀路千不置可否地略過這些陳年舊事,轉而關心李鳳瑤的現狀:“李鳳瑤的鬼仙根基,奠定的如何了?”

李豐瑾回答:“來到石州後,鬼仙信仰傳播效率很高,鳳瑤的鬼仙根基已經非常穩固了,再活四五十年,絕對不成問題。但我琢磨著,既然做了,不如拚勁全力努力做好。我們更進一步,朝著活一百年、兩百年目標繼續前進。”

賀路千點頭。

李家兄妹的想法,在賀路千的意料之中。

人心總是貪婪,得隴複望蜀。

但,有時候,這樣的貪婪並不一定是壞事。

確定李鳳瑤不再著急時間,賀路千把話題移回到自身:“你們能否抽出四五月時間,去濟州幫我一個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