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又是春暖花開、生機盎然,似箭的光陰也到了“5?12”震災兩周年。災難既能磨礪人的意誌品行,又能催生新的價值觀念。如今的東汽人在告別了漢旺山鄉恬靜的田園歲月後,已在繁華都市的融合穿行中逐漸養成了新的生活方式。但是凝結著追求奉獻的不可磨滅的記憶和情感,早已積澱成東汽人世代傳承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並將永遠激勵著東汽人前行和奮進,引領著新東汽的航程和未來。
2009年正為“四川抗震文學書係”即時推出的《浴火重生》一書修改統稿的時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誌於2009年2月12日專程來到東汽,親切看望抗災重建中的東汽廣大幹部職工。作為主管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建設的中央領導,李長春同誌在關心指導工作時特別對東汽人在災難麵前所表現出來的、受到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親臨現場一致稱讚的英勇行為和優秀品質給予了極高評價。他還以“不怕犧牲、敢於勝利,堅韌不拔、艱苦創業,自主創新、勇攀高峰”的二十四字深刻表述,對東汽40多年創業發展的艱辛曆程和抗震救災不屈不撓的頑強毅力作了全麵總結和提煉。這不僅將“東汽精神”再次升華成為新時期東汽員工的行為準則,而且成為全國工交戰線和各行各業學習弘揚的精神標杆和時代風範。
與此同時,中共四川省委也於2009年3月24日專門頒發了《關於深入開展學習“東汽精神”活動的決定》,省委書記劉奇葆、省長蔣巨峰還對弘揚“東汽精神”、促進“兩個加快”、實現“三年任務兩年完”的目標要求作出了專門批示。一時間在中央和省委宣傳部門的統一協調和組織下,《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以及《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科技日報》《工人日報》等全國各級新聞媒體和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以及搜狐、新浪、雅虎、鳳凰等各大網站都紛紛宣傳報道了“東汽精神”;《四川日報》、四川電視台、四川人民廣播電台等本省主流媒體也刊發了“東汽精神”係列長篇通訊及係列評論報道;四川省和德陽市國資委決定並組織國有企業廣泛開展“學習‘東汽精神’、展示國企風采”的主題宣講活動。此後,各行各業都結合各自工作、聯係本身實際認真開展了這項活動,一股學習弘揚“東汽精神”的熱潮在全國各地蓬勃興起並逐步得到深化。可見宣傳和弘揚“東汽精神”已經不僅僅局限於一個企業內部,而是成為全國工交戰線乃至各行各業的強烈共識和共同願望。
然而我們深知,“東汽精神”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過多年積澱並在抗震救災中得以集中體現,可以說是曆史鑄就了“東汽精神”、災難彰顯了“東汽精神”、時代催生了“東汽精神”。尤其麵對搞好災後重建、推進科學發展、建設和諧社會的艱巨任務和光榮使命,宣傳和弘揚“東汽精神”已經成為建設先進文化、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應有之義和重要組成部分。在平常中曆練、在危難中迸發的“東汽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成功實踐,她以偉大的力量和獨特的內涵,感動了中國和世界,標注出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高度。因此在完成《浴火重生》出版發行的同時,我們產生了一個想法和願望:既然《浴火重生》把東汽抗震救災那一段不忍回首而又不得不銘記的曆史記錄了下來,同時也向世人展示了東汽人並讓世人感受了“東汽精神”,那就應當一鼓作氣再次以報告文學的形式創作一部姊妹篇,全景式、多視角、大跨度地集中反映“東汽精神”在企業44年創業發展中的形成、展示東汽的曆史畫卷和災後重建的巨大變化。因此,本書既是對老一輩東汽建設者的告慰,又是使世人了解東汽、宣傳“東汽精神”的一部大眾讀本。我們把這一想法向企業黨政作了彙報並立即得到大力支持,於是幾乎是創作《浴火重生》的原班人馬就很快投入了創作勞動。在這期間,本書主創人員還按上級黨政總體部署並以自己親身經曆,應邀擔任主講嘉賓在省市內外做了40餘場弘揚“東汽精神”的主題宣講報告,從而也為寫作此書增添了更多的創作激情和深刻感受。如今本書終於出版發行了,這也算是完成了大家的一個心願和眾人的一個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