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小和尚(1 / 2)

雲霧繚繞,一座高大挺拔的山峰立於群山之中。青鬆翠綠,鳥雀穿梭其間。山頂之上,矗立著一座氣勢恢弘的巨大的寺廟,被金色的朝陽映照的灼灼生輝,若有若無的禪音自廟宇之中飄揚而出,令人不自覺的生出一股莊嚴與肅穆。

“當——當——當——”一陣悠揚古樸的鍾聲響起,從寺廟之中蕩出,在群峰之間回響,餘音渺渺。

越過高達十丈的大雄寶殿,寺廟深處一間普普通通的小禪房之中,一個眉清目秀、十四五歲上下、身穿月白僧衣的小和尚盤膝靜坐在地上的蒲團上,兩眼微眯,雙手合十。

小和尚法號圓非,是寺中看守藏經閣的本空禪師之徒,據本空禪師所說,圓非是他多年前雲遊歸寺時在路邊所撿嬰兒,至今已十四年。本空禪師撿回圓非後,便收其為徒,圓非便成了本空禪師唯一的徒弟。

一張床榻、一張桌子、一把椅子再加上圓非屁股下麵坐著的一個蒲團和麵前牆上掛的一張寫著“佛”字的字畫,這便是禪房中的所有物件。

“當——”

最後一聲鍾聲落下,約莫又過了小半個時辰,一直靜坐在地上的圓非緩緩地睜開了雙眼,漆黑的雙瞳閃著明亮的光澤,他雙手結了一個寶瓶印,“呼——”一口長長的淡金色氣流從圓非的空中呼出,直直噴出一尺有餘!這是圓非修習師傅所傳的“妙法蓮華心法”四年的成果。

站起身,再次雙手合十,“阿彌陀佛!”圓非對著麵前牆上的“佛”字念了一句,隨即轉身走出了禪房。

這禪房處於一座小小的院子當中,院中共房舍三間,產房便是其中之一,庭中載著幾根青竹,此時枝透葉碧。小院無門,唯有一半月形門洞供人出入,這原本是園非師傅的居所,四年前師傅搬入藏經閣,這院中便隻有圓非一人,平日裏倒也顯得清靜。

圓非所在這座寺廟,名“法華寺”,乃是神州佛家之聖地,亦是神州修真正道四大門派之一。

法華寺弟子甚眾,大小殿堂占地千畝,出了小院,穿過一座座建築,圓非雖然走的不慢,卻也用了一炷香的時間才從自己所住的禪房之中來到寺院後門。所說後門,那也是相對於這浩大的法華寺來說,高達三丈的圍牆之上,兩扇丈餘寬的紅杉木門,這在別的地方,即便是正門也不過如是了。

門側左手孤零零的有一間柴房,門半掩著,圓非徑直走到禪房前,推門而入。房間裏空空蕩蕩,唯有牆角整整齊齊的擺著十多個烏黑色木桶,旁邊還立著七八根扁擔。圓非熟悉的拿起一根扁擔,套上兩個烏黑色木桶,轉身出門而去。

其實這些烏黑色木桶並非一般木桶,乃是法華寺為了鍛煉眾弟子體魄用千年鐵杉木特質而成,每隻木桶重約三百斤,兩隻木桶加上同樣是千年鐵杉木製成的扁擔就有八百斤重!自三年前圓非將“妙法蓮華心法”第一層明光境修成之後,本空禪師便不再傳授圓非下一層的口訣,轉而吩咐圓非每日來這裏用這些特製木桶挑水。

出了柴房,推開巨大的寺院後門,圓非挑著八百斤重的木桶一路從後山而下。山路陡峭,隻有一條蜿蜒的小路曲曲折折的通向後山之下,高大繁茂的樹冠縱橫交錯,時不時有一兩隻鬆鼠在樹枝上竄動,清晨的陽光驚醒了這些休息一夜的小東西,它們在樹梢上好奇地看著樹下挑著水桶的小和尚。

半個時辰之後,圓非來到了山底,法華寺的後山之下是一處山穀,四麵環山,三麵皆為峭壁,唯有法華寺這一麵方可上下走動。山穀方圓四五十畝,中心有一片湖泊,水色碧透,四周古木環繞,幽深清雅。

麻利的從湖中打起兩桶水,圓非又回身向來路而去。挑著這八百斤重的水桶,兩年前的圓非每天隻能走上一個來回,而現在一天下來,圓非已經可以走上七八個來回了。

日出日落,一天的光景就在圓非的來來回回中消逝。傍晚時分,大汗淋淋的圓非終於將第八擔水挑進了山上寺裏的夥房中。

“圓非,你今日比昨日又快了些。”夥房裏一個二十歲上下、胖乎乎的和尚笑嘻嘻的對著圓非說道。

“圓滿師兄,你就不要再笑話我了。”圓非略帶些靦腆的向胖和尚回道。

“怎麼會!”胖和尚麻利的盛好一碗齋飯,兩小碟素菜放到房中的一張小桌子上,一邊一本正經的說道:“師兄我怎麼會笑話你?想當年師兄我可是戒律院第一弟子!可還是沒你的進境快!”

圓非將木桶和扁擔立到一旁,蹲到小桌子前吃起了齋飯。這兩年大多時間他都是如此吃飯的,夥房裏這位做飯的胖師兄每次都會專門留一份飯菜給圓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