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孕婦做產前、產後抑鬱及嬰幼兒發育追蹤研究,發現產前抑鬱者占17.4%,產後抑鬱者占14.6%。而且,越是學曆高的女性,越容易發生產後抑鬱。
1、內分泌變化的影響
妊娠後期,孕媽咪體內雌激素黃體酮,皮質激素、甲狀腺素也不同程度增高,孕媽咪會產生幸福愉悅的感覺,但是孩子出生後,這些激素迅速下降,造成體內內分泌發生變化,從而產生抑鬱症狀。
2、媽咪或寶貝生病
研究表明,疾病導致的極度緊張也會誘發抑鬱症。早產、產褥期的疾病或合並症給媽咪帶來極大壓力,容易誘發產後抑鬱。她們一方麵擔心早產寶貝今後的健康問題,另一方麵自己心理上也沒有完全做好做媽咪的準備。
3、家人的壓力
丈夫或其他親屬對孩子的性別不滿意,以及丈夫的不良表現容易給媽咪的情緒帶來壓力和委屈。
4、睡眠不佳
很多媽咪無論白天晚上都是自己帶孩子,容易產生委屈、煩躁、易怒的情緒,甚至在繁忙的夜晚和寂寞的清晨,產生對丈夫和無辜寶貝的怨恨。
5、經濟原因
有的家庭可能在媽咪懷孕期間在經濟上陷入了困境,媽咪擔憂有了小寶貝後的生活問題。
6、有些問題往往出現在產前
有些媽咪產前就曾患抑鬱症,這樣的媽咪容易在產後複發抑鬱。還有的媽咪對是否要小孩的問題十分矛盾,或者由於某些家庭或社會壓力才要的小孩,這樣的媽咪在產後更容易心理失衡。
媽媽們如何麵對產後抑鬱症?
產後抑鬱症,是產科並發症的一種。很多產婦都遇到的這種情況,備受折磨。那麼什麼是產後抑鬱症呢?如何預防產後抑鬱症?
產後抑鬱症也叫產後憂鬱症,是婦女在生產孩子之後由於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抑鬱症,症狀有緊張、疑慮、內疚、恐懼等,極少數嚴重的會有絕望、離家出走、傷害孩子或自殺的想法和行動。
研究顯示,50~75%的女性都將隨著孩子的出生經曆一段“Baby blues”,多數女性征兆不明顯或稍轉瞬及逝,性格上出現一段不穩定情緒,比如莫明的哭泣或心緒欠佳。
10~15%的新媽媽在這種情況變得很強烈,其歸因是一種疾病,這是最新被醫學界認識到的,並被專門術語稱為“產後抑鬱症”的疾病。
預防產後的抑鬱症
1、產後憂鬱可自愈
如果你隻是產後憂鬱,讓自己的心緒放鬆,等待著身體對激素水平變化的重新適應。
2、創造健康的產後恢複環境
當你從醫院回家時,要限製人來看你。關掉你的電話,為自己創造一個安靜、閑適、健康的休養環境。
3、清淡而營養的產後飲食
吃營養豐富而又清淡的食物,享受被親人照顧的親情,感謝一餐一飯的營養和愛心。
4、適度運動快樂心情
做適量的家務勞動和體育鍛煉。這不僅能夠轉移注意力,不再將注意力集中在寶貝或者煩心的事情上,更是可以使體內自動產生快樂元素,使媽咪的心情從內而外地快樂起來。
不要用傳統的方式對待新媽咪,不能下地、不能出門、不能幹活、連電視也不能看,這些都會使新媽咪越發地感覺到生活乏味單調,加劇抑鬱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