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尾聲(1 / 1)

“為什麼不去報仇!”張飛痛哭時嗓門居然不大。這是因為悲憤讓他窒息。

劉備淚流滿麵,說:“我軍新敗,曹操與孫權正在結盟。等過一段時間,讓他們打起來之後,我們正好出兵。”

當然,劉備這時正忙著稱帝事宜,無暇顧及其他任何事情。

占領荊州之後,孫權為了表示對劉備的不承認,任命被劉備廢逐的原益州牧劉璋再為益州牧。

曹操加緊了對孫權的籠絡,表薦孫權為驃騎將軍,假節,領荊州牧,封南昌侯。孫權知道與劉備的戰爭在所難免,就上書對曹操稱臣。

可是,曹操和孫權都明白,這隻是一種利益的聯盟。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才是霸主的信仰。

本來,曹操有實力乘勝攻擊益州。可是,曹操很快就沒有資格這麼做了,因為他在關羽死後三個月,在洛陽病逝。繼承曹操王位的曹丕,一出場就操辦著登基事情,馬上廢掉漢獻帝,成了天子。

孫權忙著調兵遣將,準備與劉備的惡戰。

因為拒絕援救關羽,害怕被治罪,孟達投降曹魏。因此,劉備失去了上庸三郡。劉封回到成都,被劉備賜死。最能威脅劉禪的人被除掉了。

關羽死後兩年,劉備在成都繼承漢室稱帝,立國號為“漢”,年號“章武”。登基後第二年,坐穩了皇帝的劉備,舉兵伐吳。人們都說劉備在為關羽報仇。其實,爭天下才是劉備的初衷。

沒想到的是,讓關羽吃了苦頭的陸遜,又讓劉備吃了苦頭,大敗劉備。劉備遭遇慘敗,退守白帝,托孤諸葛亮。蜀漢從此退保益州,一直到滅亡。

而孫權,因為得到了荊州,實力大增,得以與曹魏對峙。

三國鼎立的局麵,從此形成。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如果可以用指數來衡量一個時代的英雄氣質,那三國則是中國曆史上“英雄指數”最高的時代。

而三國,“英雄指數”最高的則是關羽。

但是,麥城成了關羽的落點。

人生就是一個拋物線,找準落點最關鍵。就像神七,飛多高不是成功,能飛回到預定的落點上,才是成功。

本來的預定落點,就是輔佐劉備平定天下,但是關羽丟了荊州,扼殺了劉備平定天下的希望。

走進麥城的刹那,關羽失敗了。

本來的預定落點,就是拚殺一生無怨無悔,為劉備戰,為劉備流血,為劉備去死。

走出麥城的瞬間,關羽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