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溫飽問題是最大的問題(1 / 3)

1.出生於金字塔底部

《孔子三朝記》

黃帝殺蚩尤於中冀,蚩尤股體身首異處,而其血化為鹵,則解之鹽池也。因其屍解,故稱其地為解。

山西省運城市,就是古河東解梁,埋葬英雄的土地。

成書於南朝的《述異記》記載,南方部族首領蚩尤,是個高傲的英雄,來到中原和黃帝爭天下。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人人牛首人身,銅頭鐵臂,四目六手,不食五穀,鐵石為食,飛空走險,噴雲吐霧,能征善戰。黃帝與他作戰三年而不能打退他,後來在九天玄女的幫助下,才取得勝利,斬殺蚩尤。黃帝在這裏屍解蚩尤,後世把這裏稱為解梁。

英雄是不死的,因為他的氣魄已經貫入人們的內心,哪怕是他的敵人。

殺死蚩尤的黃帝,仍把蚩尤奉為英雄,尊蚩尤為“兵主”,即戰爭之神,逢年過節祭祀,向蚩尤汲取英雄氣質。天下擾亂之時,黃帝把蚩尤的形象畫在軍旗上,諸侯見蚩尤像不戰而降。蚩尤,終以戰神形象,載入史冊。

解梁,戰神的鮮血澆灌這一方熱土。而漢末三國,則是最能誕生英雄的時代。地與時的完美結合,新一代戰神關羽在這裏出生,死後成了武聖。

武聖出生的時候,很低調。

曆史學家們記下了“貴人”出生時的所謂“異象”:曹丕,出生時頭上有青色雲氣繚繞,聚集成皇帝的車蓋;孫堅夫人吳氏,懷孕後夢到月亮跳入懷裏,生了孫策,再次懷孕後夢到太陽跳入懷裏,生了孫權。如果他們不為帝王或霸主,那他們的出生就和關羽一樣平淡無奇。

關羽低調出生,是因為他是平民的兒子。沒有人願意記載一個平民的出生。

但是,很多人不願意相信關羽的平民身世。

清朝康熙年間,一個叫盧湛的人,編了一本叫《關聖帝君聖跡圖誌》的書,書中記載了關羽的家世。書裏說,關家其實是文人世家,關羽祖父關審,字問之,關羽父親關毅,字道遠。上麵還記載,桓帝延熹三年(160年)六月二十四日,關羽出生,關羽長大後娶胡氏為婦,靈帝光和元年(178年)五月十三日生下兒子關平。

其實,盧湛並非關羽家世的“發明者”,他的記述,來自於解州前任太守王朱旦的一篇奇文。王文的題目是“漢前將軍壯繆侯關聖帝君祖墓碑記”。王朱旦在康熙十七年(1678年)任解州太守,這篇奇文便作於此年。

連寫作《三國誌》的陳壽都不知道關羽家世,一千多年之後的王朱旦又怎麼會知道得如此詳盡呢?

原來,王朱旦又是從解州常平村的一個書生於昌那兒得知這一切的。王朱旦的文章寫得明白,於昌在塔廟(相傳關羽在故鄉殺人後亡命江湖,仇人便欲找關羽父母算賬,關羽父母便投井而死,後人便在井上砌塔紀念他們)讀書,白天做了一個夢,夢見關羽呼喚他的名字,並賜給他“易碑”兩個大字,讓他到廟的西殿去察看,發現東西後就趕緊去向州官報告。於昌醒後就按照夢中關羽所示去尋找,果然發現有淘井的人挖出了一塊巨型的磚,上麵有字,但很模糊。於昌急忙辨認,發現竟然是關羽父親祖父的有關身世,於是立即去報告解州太守王朱旦。這時,王太守回憶起二十一年之前,也就是順治十四年(1657年)的秋天,他旅居涿州,曾經夢到關羽請他喝酒,並誠懇地請他為自己寫傳記。夢裏,王太守被關羽請去喝酒,關羽用很大的杯子待客。王太守雖然是“酒精”考驗的“喝酒七兩八兩不醉”的公務員,但是也敵不過關羽酒量,一會兒王太守就喝醉了。當然,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酒場,關羽趁此懇求王太守為他寫傳記。王太守還未來得及說什麼,關羽就對周倉說,太守已醉得厲害,須馬上扶回去休息,千萬注意不要讓他受傷,王朱旦就說這時自己夢醒了。第二天,王朱旦赴宴,大醉墜馬,落在巨石上,竟然毫發無傷,這就是收到關羽的“紅包”了。最後,王朱旦煞有介事地說,現在來到解州關公的家鄉做太守,又遇上於昌所呈上的井磚,那就應了關羽的夢諭,借此讓他的身世大白於天下。於昌和王朱旦是否做了那樣的夢,以及是否真有那麼一塊井磚,隻有他們二人知道了,正如2009年河南安陽所謂曹操墓裏出土的文物真假,隻有負責挖掘的人知道。偽造文物,搞假古董,“創建”名人古跡,是我們的“第五大發明”。

不過,於昌和王朱旦造假的水平,顯然不如河南安陽曹操墓那一班人。《禮記·中庸》有“博學之,審問之”之句,於是關審字問之;《論語·泰伯》說:“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於是關毅字道遠。一切都是現成的。這一切,都說明造假的痕跡太明顯。

從來就有堅持真理的人。王朱旦的碑記,從問世起就遭到質疑。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曾任刑部尚書的張鵬翮專門寫了一篇《關帝祖塋辨》,對王朱旦進行了駁斥。清朝政府在雍正、鹹豐時幾次加封關羽三代的爵位,也隻書爵號,不著名字,表明清政府是不相信王朱旦的偉大“發明”的。

英雄的身世,無須記載。英雄用鮮血記載自己的身世。

關羽出生的時候,沒有人格外在意他的生日,除了父母。芸芸眾生的出生,大多如此簡單。如果平庸一生,這個日子也就從不被後人知曉。關羽的生日有好幾種說法,除了前麵說的王朱旦,說關羽的生日是六月二十四日之外,明崇禎二年(1629年)立於石磐溝關羽祖塋的《祀田碑記》和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編修的《關帝誌》,說關羽的生日是六月二十二日,一些地方還有關羽的生日是五月十三日的說法,所謂“五月十三日,關公磨大刀”。哪一種說法可信已經無關緊要,隻要大家都能找到一個跪拜英雄的時刻就行。

喜歡崇拜偶像的我們,不能容忍偶像的資料不全,就拚命為偶像補充“資料”。關羽的幾種生日的說法,就是追星族的臆造,這和有人說歌星周傑倫最喜歡的物品是鴨舌帽、口香糖一樣,都是不靠譜的說法。很多時候,人們需要的不是偶像,而是跪倒在英雄腳下時獲得的心理安慰。心理感受是實實在在的,英雄的真假反倒無所謂了。

望著繈褓中的兒子,關爸爸滿懷喜悅地規劃小家夥的未來。不是在朝做官,不是下海經商,因為在關爸爸的生活印象裏,這一些與他這個階層無緣。這個階層的最高願望很簡單,那就是活著。當時,朝政混亂,戰亂頻仍,民不聊生,老百姓的夢想,就是活下來,哪怕像狗像豬一樣——什麼尊嚴感和幸福感,統統成了奢侈品。

關爸爸給孩子定了一個在周圍人看來是奢望的目標:不但要活下去,而且還要活得長一些。

嘎嘎,一介草民,在這年月,居然想活得長一些!姓關的,你腦子進水了吧。

添丁增口,總歸是一件驕傲的事情。關爸爸很牛地一梗脖子:憑什麼我兒子就不能活長一些,我還要給他取字為長生呢!長生,是關羽的第一個表字。

金字塔底層的人,人生定位也是底層的。看看那些達官貴人家的孩子取何表字吧:曹操,字孟德,追求高尚的品德;劉備雖然已是草鞋攤主的兒子,但是仗著可疑的皇室後裔身份,還是以玄德為字;孫權是吳侯孫堅的兒子,活下去不成問題,而且還要活得有智慧,於是以仲謀為字。

長生爸爸的願景,則是兒子能活得長一些而已。

不要責怪長生爸爸燕雀無鴻鵠之誌。誰也想飛得更高,但是麻雀從不向往蒼鷹的藍天,因為它們飛向藍天就隻能餓死,還要時刻提防著成為蒼鷹的獵物。

關羽長大後,很不幸就要成為金字塔頂端人物的“獵物”了。

2.肚子指揮腦子

《三國誌·關張馬黃趙傳》

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也。亡命奔涿郡。

從解梁到涿州,千裏之遙。亡命千裏,是為了躲避被捕獵的命運。

東漢王朝搖搖欲墜,每個人隻有兩個選擇,要麼捕食別人,要麼被別人捕食。平民的兒子關羽,尚不具備捕食別人的能力,但是他骨子裏流著英雄熱血,不甘於被捕食的命運,當他的生命就要被終結,長生的表字就要成為笑話的時候,他選擇了平民百姓抗爭現實效率最高的手段——流亡。

關羽為何流亡,史無記載。

《三國演義》裏,關羽是這樣向劉備交待自己逃亡原因的:“因本處勢豪,倚勢淩人,被吾殺了,逃難江湖。”

關羽的粉絲們(下文將關羽的粉絲稱為“羽絲”)也大都相信關羽逃亡有一個英雄的前因。

在一些羽絲的筆下,關羽是打黑英雄。清代有一位超級羽絲,崇拜關公的文人,其名盧湛,建立了偶像信息庫,取名為《關聖帝君聖跡圖誌》,上麵說郡豪呂熊勾結七個大戶,成立黑社會組織,荼毒百姓,關羽出於義憤,單槍匹馬,掀起打黑行動,將他們斬盡殺絕。

在一些羽絲的筆下,關羽是護花使者。清代梁章钜《歸田瑣記》引《關西故事》的記載,說關羽本不姓關,聽說本縣尹舅爺欲強娶民女為妾,就把縣尹及其舅爺殺了,然後逃亡,到了潼關,聽說關門上有他的通緝畫像,他就跑到水邊,掬水洗麵,洗完臉,臉色變成了紅色的,這就是紅臉關公的來曆了。到了關門,守關人問他姓名,他就指著關說自己姓關。

打黑英雄也罷,護花使者也罷,都於史無稽,都是後人為了樹立關羽這一典型而“創造”出來的“英雄事跡”。

關羽逃亡不假,但是逃亡的起因,曆史卻毫無記載。

即使是仗劍天涯,也沒有人願意背井離鄉。關羽之所以逃亡,很顯然是因為處在社會金字塔底部的他得罪了金字塔頂部的人物,或者,他想擺脫在底部的窒息生活。

關羽出發了,踏上了亡命天涯的道路。村人望著他的背影,目光裏滿是惋惜:長生啊長生,你怎麼在老家都活不下去了!

關爸爸一臉愁容地站在村頭的大樹下,目送著關羽的背影消失在蒼茫的暮色中。臨行前,關羽和爸爸有一番對話:

“孩子啊,又到收算賦的時候了。我家靠什麼來繳納呢!”

“那我走,我走了,家裏就能少交一份算賦了。”

和大多數人逆來順受地甘居金字塔底部不同,關羽選擇了逃離。

既然沒有可能爬到金字塔頂端,那就先逃離金字塔底部吧。

政府派來的人口普查人員馬上就要進村了。漢代每年八月進行人口普查,稱為“八月算人”,算人是為了征收算賦。算賦就是“生命稅”,公元前203年,漢高祖劉邦下令,確定年齡十五以上到五十六歲的人,隻要是活著,都要繳稅——賦錢﹐每人一百二十錢為一算,從此成為定製。這樣一來,很多人就活不起了,但是又不想死,那就偷稅漏稅。所以,在人口普查的時候,就有人逃離家鄉。

關長生,看來真是很難長生。

公差來到關爸爸家,挨屋搜查,沒找到關羽,問:“你兒子呢?”關爸爸熟練地做出悲戚的神情,說:“孩子大了,不好管了,離家出走了!”公差頗有經驗地問:“是出去逃稅了吧?你可不要讓他回來啊,要是證明他還活著,那就是逃稅罪了!到時不要怪我們無情,我們是在愛國護稅啊!”

“愛國護稅”的人一走,關爸爸就捎信給關羽說:“孩子,想家了嗎?想家行,回家可是萬萬不行啊。我們老百姓是沒有資格想家的。”

當然,這僅僅是一個設想的場景。

躲避算賦,是關羽逃亡的最大可能動機。這一行動,缺少武聖的神勇,這讓很多羽絲失望無比。

關羽應該是這樣的:公差來征收算賦,關羽將其斥責一頓,然後手起刀落,一刀斬下公差的頭顱,又用沾著鮮血的刀尖在牆上寫道:殺人者,關羽也!可惜,這僅僅是羽絲們的臆想而已。

關羽殺人後亡命江湖的可能有多大?

出道前已是英雄,憤而出刀,血濺三尺,這樣的三國英雄不少,曆史也大都有記載。曹操手下大將夏侯惇十四歲為老師出頭殺人,曹操貼身保鏢典韋投軍前受人之托而殺人,王室劉曄十三歲殺父親的二奶(“侍人”),東吳呂蒙十五六歲時殺掉看不起他的官員……

《三國誌》沒有記載關羽早年殺人,很可能是因為關羽當時沒有拔刀亮劍的“壯舉”。

退一步說,即使關羽真的是因為殺人而逃亡,那殺人動機也不一定。也許是爭風吃醋敗下陣來,惱羞成怒而殺人;也許是被黑社會組織納為小弟,充當打手而殺人;也許是好勇用強,一言不合而殺人。當然,我們寧願相信他是羽絲們所附會的打黑英雄或者護花使者。

雖然,這些“英雄故事”很可能隻是浮雲。

夜色降臨,回頭望望身後村莊,已經布滿了燈火,關羽努力地看了又看,依然找不到自己家裏的那盞燈。

無論是殺人罪,還是逃稅罪,都與關羽無關了,因為他已經開始流浪了。

很少有羽絲們考慮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逃亡期間,關羽靠什麼生存?

窮家富路,出外多帶盤纏,這道理誰都知道,關羽也知道。可是,關羽從家裏出逃時,關爸爸從炕席下摸索半天,捧出幾枚五銖錢交給關羽:兒呀,這是一家人好幾天的口糧錢,你拿去吧!

那個時代,天災連連,人禍不斷,能吃上飯成了中國人的終極理想。即使處於金字塔頂端的人,也有可能麵臨饑餓的威脅。譙縣夏侯淵,大漢開國功臣夏侯嬰之後,也算是出身望族,而且與曹操交往密切,還是曹操的連襟。可是,看來還算是貴族後裔的夏侯淵,也被饑餓威脅著。夏侯淵的弟弟死了,留下一個孤女,夏侯淵收養了她之後,竟然再也無力撫養自己的幼子,隻得把他遺棄。

處於金字塔底部的家庭,更是朝不保夕了。這樣的家庭,最多也就是在關羽逃亡時支持他幾個燒餅錢。於是,我們排除了關羽離家前帶足盤纏的可能。

夕陽西下,炊煙升起。關羽餓得要走不動了,他走向一個燒餅鋪,猶豫半天,把早已經攥出水來的最後一枚五銖錢遞過去,得到了幾個燒餅。這,是最後的晚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