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氏與甘夫人
建安十四年,劉備的妻子甘夫人病卒南郡。“先主為荊州牧,權稍畏之,進妹於先主”。孫權主動將年僅二十歲的同父異母妹妹嫁給年已四十九歲的劉備。這是一樁雙方自願的政治婚姻,自始至終都籠罩在政治的陰影中。《三國誌·法正傳》載:“權妹才捷剛猛,有諸兄之風,侍婢百餘人,皆親執刀侍立,先主備入,衷心常凜凜”。“先主以趙雲嚴重,必能整齊,特任掌內事”,劉備為了壯膽,特意將趙雲安排在身邊。孫權始終以妹妹脅迫劉備,劉備則始終處在戒備當中。
建安十六年,“孫權聞備西上,遣船迎妹”,他們的婚姻僅維持兩年多時間,沒有了解。孫夫人回吳後,寡居抑或他適,史無記載,不知所終。
建安元年,劉備被呂布擊敗,丟下家眷,逃到海西,給養困難,陷於窘境。別駕從事麋竺,於是進妹於先生為夫人,奴客二千,金銀貨幣以助軍資;於時困匱,賴此複振。雖然麋氏進身較甘氏晚,但地位高於甘氏,是妻與妾的關係。史為立傳者有甘氏,諡為昭烈皇後。據其本傳載,“甘皇後,沛人也。先主臨豫州,住小沛,納以為妾。先主數喪嫡室,常攝內事。隨先主於荊州,生下劉禪。值曹公軍至,追及先主於當陽長阪,於時困逼,棄後及後主,賴趙雲保護,得免於難。”這條記載說明,劉備先後曾有數位嫡妻,但都不壽終,曆史失其姓氏。甘氏“常攝內事”,地位重要,但還算不上嫡室。建安十四年,甘夫人卒,葬於南郡。章武年二年,即劉備稱帝後的第二年,即章武二年,想起了這位太子的母親,因而追諡為皇思夫人,決定遷葬於蜀。不幸,“未至而先主殂隕”。劉備死後,丞相諸葛亮給後主劉禪上奏說:“皇思夫人履行修仁,淑慎其身。大行皇帝昔在上將,嬪妃作合,載育聖躬,大命不融。大行皇帝存時,篤義垂恩,念皇思夫人神柩在遠飄,特遣使者奉迎。會大行皇帝崩,今皇思夫人神柩以到,又梓宮在道,園陵將成,安厝有期。臣輒與太常臣賴恭等議:《禮記》曰:‘立愛自親始,教民孝也;立敬自長始,教民順也。’不忘其親,所由生也。《春秋》之義,母以子貴。……今皇思夫人宜有尊號,以慰寒泉之思,輒與恭等案諡法,宜曰昭烈皇後。《詩》曰:‘穀則異室,死則同穴。’故昭烈皇後宜與大行皇帝合葬,臣請太尉告宗廟,布露天下,具禮儀別奏。”自然,後主劉禪批準了諸葛亮的奏議。
皇後吳氏
皇後吳氏,陳留人。《三國誌·蜀書》本傳載,吳氏“兄吳壹”少孤,壹父素與劉焉有舊,是以舉家隨焉入蜀。劉焉納吳壹妹為其子劉瑁妻。劉瑁“狂疾物故”,吳壹妹寡居,於是劉備納吳壹妹為夫人。
劉備即位一個月後,於章武元年五月已宣布立夫人吳氏為皇後。吳皇後沒有京生兒子,由劉禪繼位之後,尊她為皇太後,延熙八年,吳氏死,諡為穆皇後。
四失妻子
建安元年是第一次不包括麋氏,隨後“先主求和於呂布,布還其妻子”;建安三年是第二次,呂布遣高順擊劉備,備敗,高順“複虜先主妻子送布”。後來,“曹公自出東征,助先主圍布於下邳,生禽布。先主複得妻子,從曹公還許”;建安五年是第三次,曹操東征劉備,劉備望見曹操旌旗,嚇得慌不擇路,“棄眾而走”,曹操“盡收其眾,虜先主妻子,並禽關羽以歸”。後來關羽歸往劉備,是否帶上了劉備的妻子,史無記載。但劉備居荊州南陽期間,妻子們的確已同他生活在一起。就曹操之處事看,極大可能是曹操主動放歸的;建安十三年是第四次,劉備敗於當陽長阪,“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曹公大獲其人眾輜重”。甘氏得到趙雲的保護,幸免於難;史籍沒有提到麋夫人的下落,可能於此時罹難。劉備其人,為了“留得青山在”,危難之際常常棄妻室於不顧,單槍匹馬落荒而逃。
諸王子劉備沒有女兒,到底有幾個兒子,史無記載。最初有養子劉封,已在延康元年(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被劉備“賜死”了。
劉禪是劉備的長子。另外,《三國誌·蜀書·二主妃子傳》所記載者,隻有劉永、劉理。
劉永,字公壽,“先主子,後主庶弟也”劉理,字奉孝,“亦後主庶弟也與永異母”,與劉永同父異母,既然稱之為“庶弟”,也就不是吳皇後的兒子了。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五月,劉備立劉禪為太子不久,命司徒許靖立劉永為魯王,劉理為梁王。魯、梁並不是蜀國領士,而且相距甚遠,立之為王,均屬遙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