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故事的開頭(1 / 2)

王林所在的縣是一個小縣,大概有10多萬人。他所在的高中是這小縣裏唯一的一所高中,占地兩百畝,學校一側有個挺大的潭子,裏麵盤窩著一條混凝土澆灌的大龍,又因為地處小縣的西方,所以冠名西龍潭。在水潭旁有一座香火還算鼎盛的寺廟——龍王寺,裏麵供奉的正是龍王,每年的7,8月份是小縣的旱季,人們都會在這個時候來這寺廟裏拜祭龍王,祈求降雨,據說還是蠻經驗的,所以這寺廟裏香火一直很好。

當然,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寺廟自然是不甘落後。最近幾年又推出了求姻緣,吃齋飯等業務,可以說是賺足了香火。不過話說回來,裏麵的和尚倒也善良,至少不會拉客兜售,一切行為看你自己,用資深和尚的話來說便是:“不必入我佛門,倒可入我廟門。不在乎形式如何,倒看你是否誠心”。

這寺廟所在乃是一個公園,大概已經存在了許多年,倒也不曾衰敗,隻是人流較少而已。而在寺廟前有一戲台,有模有樣,隻是許久未用,瓦片有些鬆動,柱子有些脫漆罷了。大龍上方是一古式建築,樓宇高聳,共計三層。想來在當時也是比較高的建築了,黃色的琉璃瓦,紅色的柱子,白色的大理石階。不甚澄清的潭水倒映出過往的繁榮,有些破敗的大理石階在向過往的人訴說著歲月更迭。

寺廟一旁還有一小潭,水倒是極清的,小潭之水乃是活水,來自小潭上麵的龍首山,小潭上麵有一石塊嵌在山體之中,上麵有幾個字體奇怪的字,用眼睛和想象力大概可以融合出一個小潭的名字。小潭左側有一石階,盤山而上,有些陡峭,和石階一起盤山而上的還有刷了綠漆,有些生鏽得鐵欄杆。而在另一方的山腳便是王林所在的高中了,其實,這高中和公園也僅是一牆之隔。而在那龍首山上正是烈士陵園,倒也是個不錯的所在。

學校裏的風景很好,一進大門是一條長長的大路將校園分為兩半,這條路曾經是小縣同樣市區的路,隻是後來不走了,這條路反倒發揮了其他的作用。這學校裏似乎每一處都在上演著新舊更替,這一點和社會事實倒是蠻接近的。在這條路的左側是老區,右側是新區,在左側的大多是學校的新人,而在右側的卻都是學校的老人。左側是高一和高二上課,住宿的地方,右側是高三學子上課住宿的地方,是學校老師住宿的地方,更是學校的食堂,商店的所在。

這學校的校訓裏突出的8個字是:啟智潤心,豐翼致遠。而這也是學校主要的4棟教學樓的名稱,啟智樓是學校裏的實驗樓,雖然它極少發揮實驗的作用。潤心樓是學校的階梯教室,是學校舉辦大型活動和全校教職工大會所在地。豐翼樓是高一和高二的學生上課學習的地方,有著豐翼成長的寄托和期盼。自然的,致遠樓是高三學生學習的地方。看到“致遠”二字人們往往會情不自禁的聯想出“寧靜”二字,在這可就錯了,這棟高三學子學習的地方可是說不上寧靜,每天早上早讀的聲音都會透過學校圍牆前的綠化帶傳到路的另一側,而那條新修的柏油路上偶爾會有車子經過,帶走了一車的知乎也者。

這學校還是有些底蘊的,再怎麼說學校也是百年老校了,從道路旁直徑達半米的大樹隱約可以看出學校的實力又或者是進門左側還很新的致遠樓。這棟高三學子奮鬥拚搏所在的教學樓裏,一直以來承載了太多的夢想。而王林夢想大概是這些夢想裏比較遠大的了,他的夢想是——考取一所一本大學。盡管這所學校是百年老校,而且是縣城裏唯一一所高中的存在,但是在生源錄取時已經注定了差別人一截。在初中畢業報考高中時,學習成績好的都會選擇市一中或者是其他的重點中學,導致學校的生源相對不怎麼好。當然,這也怪不得學校,先不說市一中和其他重點的教學條件如何之好,單是學生考取的大學的質量也夠吸引人的了。

王林當初考進這所學校可是懷揣著距離重點錄取線僅僅5分的高分,年級排名23,自然在骨子裏有一份渾然天成的趾高氣揚。在一個晴朗無風的日子裏,王林帶著重重的行李來到學校,熙熙攘攘的人群裏要發現王林可不容易,畢竟他像極了其他人一樣普通,他可不是一個人來的,他身旁站著的那位可是他的姐姐,大他四歲,現在在讀高三,倒不是讀書晚,而是姑娘好強不願將就,所以初二留級,高三補習。不過這也沒什麼,在現在這種教育情形之下,這樣的情況可謂是遍地花開,隨處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