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科技計劃項目管理概述(1)(1 / 3)

本篇主要是從科技行政主管部門(甲方)的角度,按照項目管理工作的一般順序(即立項、實施和驗收階段),介紹科技計劃的體係構成、一般管理原則、國家各類科技計劃專項項目的管理辦法和江蘇省各類科技計劃項目的管理辦法。

第一節 科技計劃與科技計劃體係

一、科技計劃的含義

科技計劃是指根據國家(或地方)科技發展規劃和戰略安排,以中央(或地方)財政支持或以宏觀政策調控引導,由政府行政部門組織和實施的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活動以及相關的其他科學技術活動,它是各級政府貫徹科技工作方針、配置科技資源、解決社會和經濟發展中涉及的科技問題的重要手段。

(一)國家科技計劃

根據《國家科技計劃管理暫行規定》的定義,國家科技計劃是指根據國家科技發展規劃和戰略安排的,以中央財政支持或以宏觀政策調控、引導,由政府行政部門組織和實施的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活動以及相關的其他科學技術活動。國家科技計劃是國家解決社會和經濟發展中涉及的重大科技問題、實現科技資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

國家科技計劃是政府有目標、有步驟、有組織、有措施地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之一;是實現科技資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體現國家意誌、彌補市場不足的一項非常重要的科技管理工作。國家科技計劃是由針對不同的目標而構成的各類科技計劃的結合群,是一個互相協調和促進的係統。

(二)江蘇省科技計劃

江蘇省科技計劃是江蘇省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體現政府目標,實現科技資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設江蘇省科技創新體係的重要支撐。

二、國家科技計劃體係概況

為適應不斷變化的政治、經濟和科技形勢,改革開放20年來,我國的科技管理從以科技規劃為核心,逐步拓展轉變為以一係列中期和年度科技計劃為主要內容的管理方式,陸續出台了若幹個國家科技計劃,形成了現行的國家科技計劃體係。它們分別從不同角度滿足了國民經濟和科技自身發展對科技的需求。

(一)“十一五”國家科技計劃體係

“十一五”國家科技計劃體係在“十五”3+2模式(“3”為863計劃、攻關計劃、973計劃三個主題計劃;“2”為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計劃、產業化環境建設計劃)的基礎上,進行了適當的調整,整個體係分成六個大類,其中政策引導類和其他類還有進一步細分的專項計劃。“十一五”國家科技計劃體係具體。

(二)國家各主要科技計劃專項簡介

1.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

“863計劃”著重解決事關國家中長期發展和安全的戰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高技術問題,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技術,培育高技術產業生長點,力爭在有優勢和戰略必爭的高技術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其實施主體以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為主,鼓勵與企業結合。

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4位老科學家給中共中央寫信,提出了要跟蹤世界先進水平,發展我國的高技術的建議。經過廣泛、全麵和極為嚴格的科學和技術論證後,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了《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綱要》。

《綱要》堅持“有限目標,突出重點”的方針,選擇了生物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激光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和新材料技術7個高技術領域作為我國高技術研究發展的重點(1996年增加了海洋技術領域),領域內設置專題和項目,采取分類管理的方式。專題以前沿技術研究為導向,以提高原始性創新能力和獲取自主知識產權為目標;項目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以提高集成創新能力和形成戰略產品原型或技術係統為目標。

“863計劃”的總體目標是:集中少部分精幹力量,在所選的高技術領域,瞄準世界前沿,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帶動相關領域的科學技術進步,造就一批新一代高水平技術人才,為未來形成高技術產業創造條件。

“863計劃”實施近20年來,在民用技術6個領域的230多個專題研究方向上,共資助項目5200餘項,獲國內外專利2000多項,發表論文47000多篇,累計創造新增產值560多億元,產生間接經濟效益2000多億元。目前,“863計劃”共有8個領域、20個主題。

2.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支撐計劃”是麵向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重點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重大科技問題的國家科技計劃。“支撐計劃”主要落實《綱要》重點領域及其優先主題的任務,以重大公益技術及產業共性技術研究開發與應用示範為重點,結合重大工程建設和重大裝備開發,加強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重點解決涉及全局性、跨行業、跨地區的重大技術問題,著力攻克一批關鍵技術,突破瓶頸製約,提升產業競爭力,為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提供支撐。

3.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

1997年6月4日,原國家科技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決定要製定和實施《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隨後由科技部組織實施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亦稱973計劃)。製定和實施“973計劃”是黨中央、國務院為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強基礎研究和科技工作作出的重要決策;是實現2010年以至21世紀中葉我國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的宏偉目標,提高科技持續創新能力,迎接新世紀挑戰的重要舉措。

(1)“973計劃”的戰略目標

加強原始性創新,在更深的層麵和更廣泛的領域解決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科學問題,以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和解決重大問題的能力,為國家未來發展提供科學支撐。

(2)“973計劃”的主要任務

一是緊緊圍繞農業、能源、信息、資源環境、人口與健康、材料等領域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自身發展的重大科學問題,開展多學科綜合性研究,提供解決問題的理論依據和科學基礎;二是部署相關的、重要的、探索性強的前沿基礎研究;三是培養和造就適應21世紀發展需要的具有高科學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四是重點建設一批高水平、能承擔國家重點科技任務的科學研究基地,並形成若幹跨學科的綜合科學研究中心。

(3)“973計劃”的遴選原則

“973計劃”項目是對國家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具有全局性和帶動性、需要國家大力組織和實施的重大基礎性研究項目。項目的立項要按照“統觀全局,突出重點,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指導思想,在現有基礎研究工作部署的基礎上,鼓勵優秀科學家和研究集體麵向我國未來經濟建設和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圍繞農業、能源、信息、資源環境、人口與健康、材料等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及科技自身發展的國家需求和有重大影響、能在世界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的重點學科領域,瞄準科學前沿和重大科學問題,開展多學科綜合研究和學科交叉研究,提供解決重大關鍵問題的理論依據和形成未來重大新技術的科學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