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台區專利實施的基本情況

豐台區於1985年開始開展專利工作並成立了專利代理事務所。為了提高人們的專利意識,專利所成立初期主要開展專利法的宣傳普及工作。他們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宣傳,還借區裏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活動的機會進行專利法的宣傳教育。經過幾年的努力,豐台區專利宣傳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為專利工作的開展打下了很好的思想基礎。1985年4月至今,豐台區專利事務所已接受專利申請代理80多項,提供專利谘詢、專利文獻檢索幾百次。

豐台區的專利實施工作,開始階段也曾出現過一些問題,主要是一些企業的領導者對專利的性質認識不清,有的認為有了專利就一定能帶來經濟效益,因而走了彎路。例如1985年花鄉鄉鎮企業引進“彩虹玻璃”專利生產技術,該企業投資100多萬元進行生產,結果由於技術不成熟加之產品不適合我國國情,致使產品全部積壓,企業受到重大損失。又如1986年拉鎖廠引進專利產品“汽車轉彎清醒器”,也是由於未進行市場調查,使30萬支產品全部積壓。這兩項專利技術引進造成的損失引起了區領導的重視。此後豐台區的專利實施工作不但抓宣傳教育,也抓具體指導,從而使本區的專利工作逐漸走上正軌。

目前豐台區專利工作開展較好的主要是民辦科技企業。這些企業人員素質高,技術力量集中,又有科研單位作依托,因此這類企業在專利申請的數量和質量上都較高,專利實施後也都產生了明顯經濟效果。例如豐台區天安所生產的“851、203口服液”,航天應用技術研究所生產的“極軸式地麵衛星接收天線”,施工應用研究所生產的“組合式玻璃鋼建築模板”,光海公司生產的“節能礦燈和路麵反光標線塗料”等都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年產值100萬元以上。另外豐台區鄉鎮企業在專利申請、專利實施工作中也比較活躍。如豐台四合莊生產的“盒子房屋”、趙辛店金屬結構廠生產的“環氧乙烷消毒櫃”、花鄉雙菱電池廠生產的“單極板蓄電池”等專利產品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目前豐台區專利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專利使用部門與管理部門脫節,一些單位引進了專利後,區專利部門很難得知,有時出了問題才找區專利部門解決。另外,個人申請專利實施率很低,能實施的一般也是找到生產廠後才申請專利。再有大中型企業專利申請量很低,小型企業在專利引進上也有許多問題。

密雲縣專利工作的情況及分析

專利法實施以後,密雲縣有關部門大力宣傳普及專利法和專利基礎知識,在此基礎上又抓了專利的申請和實施工作。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991年11月底,全縣共申報專利34項,已授權22項,專利實施21項(其中本縣12項,引進9項)。

一、對專利工作情況的分析

根據對部分單位、個人的調查分析,密雲縣專利申請、實施的基本情況是專利的申報、實施逐年增長;專利申報上非職務發明的專利多,轉讓實施的少;職務發明的少,實施的多;專利實施上是引進的專利少,成功率低,經濟效益差。

(一)普及專利基本知識

幾年來,有關部門在宣傳專利法和專利基礎知識方麵下了較大的力量,廣大幹部、科技人員、職工、村民初步認識和了解了專利法和專利基本知識,懂得了知識、技術商品化的意義和如何利用專利法來保護自己的發明創造。因此,搞創造發明的積極性逐漸高漲,發明成果不斷出現。

(二)非職務發明的人多,發明覆蓋麵大,層次廠,成果相對多,申報專利的積極性也高

這些發明者大部分是在職人員,由於受到經費和時間上的限製,有些發明創造雖由中國專利局授予專利權,但在宣傳和轉讓自己的專利上困難很大,造成實施率很低,專利技術不能轉化為生產力,也收不到經濟效益。

(三)職務發明的科技人員比較少

目前職務發明的成果不如非職務發明的成果多,但專利發明人一般在搞發明前便得到了單位領導的支持或是接受的科研課題,成功後申報專利,這樣實施時大多能得到本單位領導在人力、物力、財力、技術上等多方麵的支持,實施起來就較容易。

(四)引進的專利少

一是一些企業領導者怕上當受騙,覺得引進專利不如通過其它渠道引進經過專家鑒定的技術保險。二是部分企業承包者存在短期行為,寧可保住老產品,也不願意引進專利去開發新項目。三是部分專利轉讓費過高,企業想要但買不起。四是有些專利技術要求的實施條件較高,企業沒能力滿足。五是部分企業雖然購買了專利技術,但由於可行性分析不夠或市場情況不清,引進的專利半途而廢,給企業造成不同程度的經濟損失。六是一些轉讓來的專利技術本身不成熟,引進後無法實施。

二、對今後工作的建議

(―)加強宣傳工作

采取舉辦培訓班、辦小報、搞廠播、辦展覽等多種形式宣傳普及專利法和專利基礎知識,特別要側重於提高各級領導幹部和企業領導對專利的認識。

(二)逐步健全專利管理體製

做到縣、局、鄉、企業都要有負責專利工作的機構和專、兼職專利管理人員,並應有明確的責任要求,負責全縣和部門、係統、單位的專利法宣傳、專利知識普及和組織專利的申請、實施工作。

(三)抓好管理工作

有關部門要認真幫助企業尤其是重點企業,抓好專利的申請和實施。組織他們參加各級、各種類型的專利洽談會,提供專利技術的轉讓場所,向企業提供具有開發價值的專利信息、專利項目,幫助企業開發更多、更好的專利新產品,幫助企業解決專利實施中資金和技術等方麵的困難;要直接參與企業簽訂專利許可證轉讓合同和專利技術洽談活動;向企業宣傳各項專利政策、規定,鼓勵企業科技人員、工人大搞發明創造和技術改造,要多報、早報專利,為推動企業的科技進步做貢獻。

“專利”使紅星建材廠立於不敗之地

大興縣紅星建材廠是1985年興建的一家村辦集體企業,主要生產水磨石製品,現有職工180人,固定資產原值58萬元,自有流動資金40萬元,花色品種70餘個,其中20個品種獲外觀設計專利,占花色品種總數的30%1:。在生產經營中,他們始終堅持以科技為龍頭,以質量求發展的原則,在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積極開發新產品,並注重用專利加以保護,從而使企業越辦越好。1990年,全廠實現產值364萬元,利稅90多萬元。今年1-6月份,產值和利稅又比去年同期增加20%和63.1%。

紅星建材廠在運用專利方麵有3個基本做法:

一、大膽創新,拿出優質產品

紅星建材廠1985年建廠時,全國生產水磨石製品的企業已有好幾百家,僅北京地區就有20多家,其中包括北京建材局和北京建工局的各有2000多名職工、年產量均在100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定點水磨石廠。但他們敢於在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水磨石製品已有120多年的生產曆史,長期以來一直是半手工操作,工藝落後、品種單一。進入80年代以後,不少發達國家雖然在生產設備上有所改進,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但新品種、新花樣仍舊不多。紅星建材廠瞄準增加水磨石產品的品種、花色,全力以赴攻關。經過反複試驗,到1988年,他們終於搞出了具有80年代先進水平的拚花、套花、立體圖案和花崗岩係列水磨石30多個品種,產品新穎別致、豪華典雅、色彩豔麗、結實耐用,倍受用戶好評。當年,仿花崗岩水磨石獲得市經委頒發的優秀新產品2等獎,1990年又獲北京市科技進步1等獎。1988年,他們創產值240萬元,利稅56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8.9%-45.5%。近幾年來,在基建壓縮、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他們廠靠新產品站穩了腳跟,得到了發展。現在,他們生產的水磨石不僅暢銷全國,還出口日本、南朝鮮、蒙古、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二、運用專利,保護自身利益

隨著企業聲譽的日益提高,外界到紅星建材廠參觀學習的人也日益增多,個別單位了解了他們的生產工藝後,打著他們的旗號,仿冒他們的產品。由於質量不過關,不僅給用戶造成損失,也影響了紅星建材廠的生產和銷售,敗壞了他們的聲譽。為扭轉這種局麵,他們運用專利保護自己。首先,他們請有關專家和高級建築師到廠進行技術把關,按照專家意見及時改進技術,完善工藝,進行技術鑒定。他們還投資3萬元建立產品化驗室,把每個產品的檢測參數記錄在案,做到有據可查。由於他們工藝先進,把關嚴格,產品的各項指標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個別產品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具備這樣的水平以後,他們把所有達到國家或國際標準的新產品都申報了專利。到目前,已向國家專利局申報外觀設計專利近30項,其中有20項被授予專利權。最近,他們又申報了2項國際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