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九章:學問必須加以活用(2 / 2)

“善於驅使別人的經營者、領導者將大有作為。他們懂得高看別人和讚美他人的藝術。這意味著他們要有感情的付出。而付出感情的領導者最終必贏得勝利,並獲得部下更多的敬重。”

洛克菲勒還告訴他的兒子,沒有知識的人終無大用,但有知識的人很可能成為知識的奴隸。要知道,知識會轉化為先入為主的觀念,結果是形成保守心理,認為“我懂”、“我了解”、“社會本來就是這樣”。有了“懂”的感覺,就會缺乏想要知道的興趣,沒有興趣就將喪失前進的動力。

但是,受自尊心、榮譽感的支配,很多有知識的人對“不懂”總是難以啟齒,好像向別人請教,表示自己不懂,是見不得人的事,甚至把無知當罪惡。這是自作聰明,這種人永遠都不會理解那句偉大的格言——每一次說不懂的時候,都會成為我們人生的轉折點。

洛克菲勒對他的兒子說:“自作聰明的人是傻瓜,懂得裝傻的人才是真聰明。”有一次洛克菲勒正為如何籌借到15000美元大傷腦筋,走在大街上他都在苦思冥想這個問題。說來有意思,正當洛克菲勒滿腦子閃動著借錢、借錢的念頭時,有位銀行家攔住了他的去路,在馬車上低聲問他:“你想不想要5000美元,洛克菲勒先生?”洛克菲勒簡直有點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在那一瞬間他沒有表現出絲毫的急切,他看了看對方的臉,慢條斯理地告訴他:“是這樣……你能給我24小時考慮一下嗎?”結果,洛克菲勒以最有利於自己的條件與他達成了借款合同。

洛克菲勒告訴兒子,裝傻帶給他的好處很多很多。裝傻的含義,實際上是擺低姿態,變得謙虛,換句話說,就是瞞住自己的聰明。越是聰明的人越有裝傻的必要,因為就像那句格言所說的——越是成熟的稻子,越垂下稻穗。

洛克菲勒希望自己的兒子不要依賴知識和學問,學會做一個善於裝傻的聰明人,這樣才算得上是用活了學問。

在現實中,隻會死讀書,不會化知識為能力的人大有人在,也許他們在學校是成績的佼佼者,可一旦步入社會,很多人便不知所措,無所適從了;而有的人,在校期間總能活學活用,搞出與眾不同的發明創造,書呆子氣在他們身上蕩然無存。當然,我們強調活用知識,並非要人不讀書,或是少讀書,而是要善讀書、巧讀書,二者並不矛盾。隻有博學多識才能豐富大腦。隻有活用知識,才能不斷開發智力,而活用知識又會使人更會讀書。毛澤東一生讀書甚多,他在看了陸遊的《詠梅》後同樣寫下賦予新意的《詠梅》詞,他的《論持久戰》等作品都是活用知識的結果,正是多讀多想、活用知識使毛澤東常常有高人一等的獨見,為其革命道路的成功奠下基石,這可謂善讀活用的典範了。

作為父母,切莫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亞克敦式的讀書人,而是應該像洛克菲勒一樣教育孩子博學多識、活用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