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的實質其實是開拓——創建一個全新的組織,接管一個瀕於困境的組織,扭轉一次重大策略失敗,變革經營環境,推動新技術或新產品進入市場。這些都需要領導者具有開拓精神,敢於冒險。因此,原地坐等他人許可或條件成熟並不是領導者的特征,而帶有強烈緊迫感的行動才是他們具有的特征。如果你將要領導某一組織,那麼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功地發起行動,並不斷為之注人動力。
引領某係統組成集團公司成功上市的陳勇堅持認為,“光靠美麗的目標很難打動人心。”在他看來,在企業高度發展期,領導者引領企業取得成功比隻指明戰略方向更重要,因為“隻有成功才能提供企業航行的動力。”領導者最重要的任務便是保持這種動力,並加入航行中。可見,優秀的領導者首先應該是一個好的行動者。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總是願意將領導與高職位聯係在一起。其實,領導並不是一個職位。研究表明,領導其實是一係列看得見、可以學會的實踐。我們經常可以聽到或看到有些普通人領導他人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我們從類似事例中能夠學到的、惟一關於領導的技巧便是——領導是每個人的事情。
在一個組織中,領導者通常要發揮三種作用:尋找路徑,以激發出員工對自己所承擔的目標與任務的興趣;協同組織的結構、體係和運作過程,使它們有助於組織完成任務與目標,繼而滿足客戶或股東的要求;對下屬充分授權,激活他們處於休眠中的才能、潛力和創造性,以實現組織目標。
傳統觀念認為,當一個領導者在發揮上述作用前,他必須先成為業內專家。這看起來似乎是毋庸置疑的。九年前,當內外交困的啟用了來自食品行業的郭士納擔任領導時,業界對此發出的嘲諷不絕於耳,甚至有人稱,在郭士納的領導下,將不再是國際商用機器公司,而會成為“國際餅幹製造商”。然而,正是這位“業外”人士領導1成功地實現了以服務為核心的戰略轉移,使他走出困境。在2001年的全球經濟衰退中,的營收仍然高達870億美元,利潤為77億美元,並以服務占營收41%的業績擊敗競爭對手,一枝獨秀。
在人們對領導者的眾多界定中,隻有一項與實際契合一一領導是後麵有追隨者的人。他(她)不一定有非凡的知識、能力或遠見卓識,也未必受人愛戴,但他一定能夠引領追隨者做事情,並最終實現目標。
領導力是調動人們創造積極性的藝術,特別是創造某些具有深遠影響的亊物。隻要這種積極性存在,人們便會更加忙碌,更有成就感,更富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