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1 / 2)

賀國公辭官告老,明眼人自是都能看出這是皇上與賀氏的又一次較量,而在這次較量裏,顯而易見的,是聖上占了上風。

對這樣的結果,朝中在各處為官的世家權貴們自是有些說不出的感慨悵然,但除了他們,出身清貧的寒門士子與堅定不移的忠心純臣們,卻皆是額手稱慶,暗自欣喜不已。

但隨著春日的結束,朝中一些忠心不二的老臣們卻又隱隱的,對如今的聖上生出了些擔憂不安。

因為自賀成季辭官後,原先勤政愛民,自律英明的聖上似乎,不再那般勤勉,不止如此,甚至還隱約的透出了幾分貪圖淫逸的苗頭。

相較從前不好女色,皇上近日來在後宮之中日日臨幸新人便罷了,這帝王私事,隻要不是真的太過分,朝中沒人會不長眼的對這事說什麼,但趙尚衍今早卻突發奇想般下了道旨意,下月要去合德行宮避暑!

這話卻是在朝中激起了些小波瀾,合德行宮是前朝末代皇帝執意征了十餘萬民夫,用了五年時間,耗資百萬終於建成的宮殿,位於盛京外西麵的隆運山穀之內,冬暖夏涼,氣候宜人,宮殿修建的很是富麗,極盡奢華,用來避暑是個再好不過的地方。不過也正是因為耗費太廣,前朝在建造之時也為此弄得民怨四起,算是給本就岌岌可危的前朝的垮塌添了很大一股力。

因此,太祖起事功成後,說正要引以為戒,以身作則,從未去過這奢華至極的行宮。有開國的聖太祖表率在前,先帝自然也是上行下效。這般一來,合德的行宮倒是荒廢了許久,隻是留著人看守打掃,並沒有真正的用過。

聽了趙尚衍這道旨意,工部侍郎當即便提了異議,說合德行宮荒廢許久怕是難以迎接聖駕,其餘諸臣也有不少紛紛上諫,言說這事太過倉促,天子安危不得不慎重,還請聖上三思。

但趙尚衍表現的異常堅決,不止執意如此,話中的語氣甚至對群臣的阻攔很是蘊怒,幾句話後便徑直下了不容質疑的聖旨,令工部一月內便務必將合德行宮修繕妥當,其餘各部也各自準備,一月後,移駕合德行宮!

靜嫻聽到魏九行派人來稟報給她,讓她也開始著手後宮出行事宜的消息時,她正一人坐在延玉宮的偏殿裏,邊捧著杯清茶慢慢品著,邊順便等著這屋中的主人念語。

“這是先知會您一聲,皇上口喻,等得午後再去未央宮和您商量去合德行宮要帶的人物。”魏九行彎背恭身,態度恭敬。

靜嫻答應著,客氣的讓身旁的綠柳送出了魏九行,接著不慌不忙的靜靜等著另一邊的消息,果然不到兩刻鍾,靜嫻便又從在太和宮當差的內監口裏,經過福全的稟報,詳細的知道了趙尚衍下旨時,群臣們的反應和這事的詳細過程。

聽完後,靜嫻不禁麵色一正,陷入了沉思,自進宮以來與趙尚衍相處已一年多,加上她又是一直在蓄意思量揣摩聖上的心意,靜嫻自覺對這九五之尊之人的心性脾性還算了解。雖然可能因自幼經曆有些剛愎多疑,但確實是胸懷大誌,並非貪圖享樂之輩,否則也不會對意圖把持朝政的賀氏厭惡許久,立誌要讓整個大趙海晏和清,子孫留一太平盛世。

如今賀氏雖說勢微,卻到底還好好的在國公府住著,賀氏一黨的官員們雖說已在慢慢清減,但到底是近百年的積累,明裏暗裏的勢力一日未曾徹底根除,便說不準什麼時候還會伺機而動。更何況這時候離趙尚衍預定的熊圖抱負還差的遠,按理說實在不該這會便做出這已有昏君風範的動作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