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薛錄事魚服證仙 (1)(2 / 3)

藥按韓康無二價,杏栽董奉有千株。

但是請他的,難得就來。若是肯來,這病人便有些生機了。他要的謝儀,卻又與人不同:也有未曾開得藥箱,先要幾百兩的;也有醫好了,不要分文酬謝,止要吃一醉的。也有聞召即往的,也有請殺不去的:甚是捉他不定,大抵隻要心誠他便肯來。夫人知得有這個醫家,即差下的當人齎了禮物,星夜趕去請那李八百。恰好他在州裏,一請便來,夫人心下方覺少寬。豈知他一進門來,還不曾認脈,說道:“這病勢雖則像個死的,卻是個不死的,也要請我來則甚?”當下夫人備將起病根由,並老君廟裏占的簽訣,盡數說與太醫知道,求他用藥。那李八百隻是冷笑道:“這個病從來不上醫書的,我也無藥可用。唯有死後常將手去摸他的胸前,若是一日不冷,一日不可下棺。待到半月二旬之外,他思想食吃,自然漸漸蘇醒回來。那老君廟簽訣,雖則靈應,然須過後始驗,非今日所能猜度得的。”到底不肯下藥,竟自去了。也不知少府這病當真不消吃藥,自然無事;還是病已犯拙,下不得藥的,故此托辭而去。

夫人因見李八百去了,歎道:“這等有名的醫人,尚不肯下藥,難道還有別一個敢來下藥?定然病勢不救!唯有奄奄待死而已。”隻見熱了七日七夜,越加越重。忽然一陣昏迷,閉了眼去,再叫也不醒了。夫人一邊啼哭,一邊教人稟知三位同僚,要辦理後事。那同僚正來問候,得了這個凶信,無不淚下,急至衙中向屍哭了一回。然後與夫人相見,又安慰一番。因是初秋時候,天氣還熱,分頭去備辦衣衾棺槨。到第三日,諸色完備,理當殯殮入棺。其時夫人扶屍慟哭,覺得胸前果然有微微暖氣,以此信著李八百道人的說話,還要停在床裏。隻見家人們都道:“從來死人胸前盡有三四日暖的,不是一死便冷,此何足據!現今七月天道,炎熱未退,倘遇一聲雷響,這屍首就登時漲將起來,怎麼還進得棺去?”夫人道:“李道人元說胸前一日不冷,一日不可入棺。如今既是暖的,就做不信他,守到半月二十多日,怎忍便三日內帶熱的將他殮了?況且棺木已備,等我自己日夜守他。隻待胸前一冷,就入棺去,也不為遲。天那!但願李道人的說話靈驗,守得我相公重醒回來,何但救了相公一命,卻不連我救了兩命!”眾人再三解說,夫人終是不聽。拗他不過,隻得依著,停下少府在床,謹謹看守,不在話下。

卻說少府病到第七日,身上熱極,便是頃刻也挨不過,一心思量要尋個清涼去處消散一消散,或者這病還有好的日子。因此悄地裏背了夫人,瞞了同僚,竟提一條竹杖,私離衙齋,也不要一人隨從。倏忽之間,已至城外,就如飛鳥辭籠,遊魚脫網一般,心下甚喜,早把這病都忘了。你道少府是個官,怎麼出衙去,就沒一個人知道?元來想極成夢,夢魂兒覺得如此,這身子依舊還在床上,怎麼去得?單苦了守屍的哭哭啼啼,無明無夜,隻望著死裏求生。豈知他做夢的飄飄忽忽,無礙無拘,到也自苦中取樂。

薛少府出了南門,便向山中遊去。來到一座山,叫做龍安山,山上有座亭子,乃是隋文帝封兒子楊秀做蜀王,建亭於此,名為避暑亭。前後左右,皆茂林修竹,長有四麵風來,全無一點日影。所以蜀王每到炎天,便率領賓客來此亭中避暑。果然好個清涼去處!少府當下看見,便覺心懷開爽。“若使我不出城,怎知山中有這般境界?但是我在青城縣做了許多時,尚且不曾到此;想那三位同僚,怎麼曉得?隻合與他們知會,同攜一尊,為避暑之宴。可惜有了勝地,少了勝友,終是一場欠事。”眼前景物可人,遂作詩一首。詩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