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楊謙之客舫遇俠僧 (1)(2 / 3)

一住過了三四日,早晚說些經典或世務話,和尚都曉得。楊益時常說些路上切要話,打動和尚,又與他說道要去安莊縣做知縣。和尚說道:“去安莊做官,要打點停當,方才可去。”楊益把貧難之事,備說與和尚。和尚說道:“小僧姓李,原籍是四川雅州人,有幾房移在威清縣住,我家也有弟兄姊妹。我回去,替你尋個有法術手段得的人,相伴你去,才無事;若尋不得人,不可輕易去。我且不上武當去了,陪你去廣裏去。”楊益再三致謝,把心腹事備細與和尚說知。這和尚見楊益開心見誠,為人平易本分,和尚愈加敬重楊公;又知道楊公甚貧,去自己搭連內取十來兩好赤金子,五六十兩碎銀子,送與楊公做盤纏。楊公再三推辭不肯受,和尚定要送,楊公方才受了。

不覺在船中半個月餘,來到廣東瓊州地方。周鎮撫與楊公說:“我往東去是連州。本該在這裏相陪足下,如今有這個好善心的長老在這裏,可托付他,不須得我了。我隻就此作別,後日天幸再會。”又再三囑付長老說道:“凡事全仗。”長老說:“不須分付,小僧自理會得。”周鎮撫又安排些酒食,與楊公、和尚作別。飲了半日酒,周望另討個小船自去了。

且說楊公與長老在船中,又行了幾日,來到偏橋縣地方。長老來對楊公說道:“這是我家的地方了,把船泊在馬頭去處,我先上去尋人,端的就來下船,隻在此等。”和尚自駝上搭連禪杖,別了自去。一連去了七八日,並無信息,等得楊公肚裏好焦。雖然如此,卻也諒得過這和尚是個有信行的好漢,決無誑言之事,每日隻懸懸而望。到第九日上,隻見這長老領著七八個人,挑著兩擔箱籠,若幹吃食東西;又抬著一乘有人的轎子,來到船邊。掀起轎簾兒,看著船艙口,扶出一個美貌佳人,年近二十四五歲的模樣。

說這長老與這婦人與楊公相見已畢,又叫過有媳婦的一房老小,一個義女,兩個小廝,都來叩頭。長老指著這婦人說道:“他是我的嫡堂侄女兒,因寡居在家裏,我特地把他來伏事大人。他自幼學得些法術,大人前路,凡百事都依著他,自然無事。”就把箱籠東西,叫人著落停當。天色已晚,長老一行人權在船上歇了。這媳婦、丫鬟去火艙裏安排些茶飯,與各人吃了。李氏又自賞了五錢銀子與船家。楊公見不費一文東西,白得了一個佳人並若幹箱籠人口,拜謝長老,說道:“荷蒙大恩,犬馬難報。”長老道:“都是緣法,諒非人為。”飲酒罷,長老與眾人自去別艙裏歇了。楊公自與李氏到官艙裏同寢。一夜綢繆,言不能盡。

次日,長老起來,與眾人吃了早飯,就與楊公、李氏作別,又分付李氏道:“我前日已分付了,你務要小心在意,不可托大。榮遷之日再會。”長老直看得開船去了,方才轉身。

且說這李氏,非但生得妖嬈美貌,又兼稟性溫柔,百能百俐,也是天生的聰明。與楊公彼此相愛,就如結發一般。又行過十數日,來到牂牁江了。說這個牂牁江,東通巴蜀川江,西通滇池夜郎,諸江會合,水最湍急利害,無風亦浪,舟楫難濟。船到江口,水手待要吃飯飽了,才好開船過江。開了船時,風水大,住手不得;況兼江中都是尖鋒石插,要隨著河道放去,若遇著時,這船就罷了。船上人打點端正,才要發號開船,隻見李氏慌對楊公說:“不可開船。還要躲風三日,才好放過去。”楊公說道:“如今沒風,怎的倒不要開船?”李氏說道:“這大風隻在頃刻間來了。依我說,把船快放入浦裏去,躲這大風。”楊公正要試李氏的本事,就叫水手問道:“這裏有個浦子麼?”水手稟道:“前麵有個石圯浦,浦西北角上有個羅市,人家也多,諸般皆有,正好歇船。”楊公說:“恁的把船快放入去。”水手一齊把船撐動。剛剛才要撐入浦子口,隻見那風從西北角上吹將來。初時揚塵,次後拔木,一江綠水都烏黑了。那浪掀天括地,鬼哭神號,驚怕殺人。這陣大風不知壞了多少船隻,直顛狂到日落時方息。李氏叫過丫鬟媳婦,做茶飯吃了,收拾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