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大威三十六式散手(1 / 2)

半月後,清晨,佛堂小院內。

此時的佛堂,已經不是之前的破敗樣子,做過泥水匠的鄭柯用自己砍回來的原木,和從廢墟裏撿來的磚頭石塊,在幾個孩子的幫忙下,打地基、砌牆、上屋頂,最後又釘上從廢墟裏弄來的各種木板,雖然工作極其繁重,但是修習了大威天龍涅槃經的鄭柯力氣變得越來越大,倒是不覺得如何辛苦。十天後,三間雖然不夠細致,有些粗獷,但是卻足夠結實的房子就已經建成。院長和孩子們也終於有了棲身之地。

“嘿!”“嗬!”

東方剛剛魚肚白的時候,佛堂小院內,鄭柯正在沉腰坐馬,吐氣開聲,練習拳法,這是從經卷中得到的大威三十六式散手之一的詠春寸勁,此種功法講究頸-雙肩-雙肘-雙手腕-腰-雙股-雙膝-雙腳腕;共十四個關節為力量之源。其站樁姿勢為:膝前鉗-肛上提-腹下收-胸微含-背後拔-頭居中-手前問;整個身形如待發之弓箭,在發勁的瞬間,全身十四關節同時旋轉,連同身型向前彈射,借助地麵強大的反作用力,勁往一處使。

如此強大的螺旋爆發力與彈射力疊加,據說功至巔峰,即使緊挨著對手的皮肉,也可瞬間發力,把人崩出兩丈開外!

“哼!哈!”這是另一路散手——撼山靠!這路散手走的是剛猛暴烈的路子,進招之時的關鍵就是進身,以“打人如親吻”的距離接近對手,用肩部撞擊對方。其看似以肩部為發力點,實則結合了腰胯部的扭轉力,合全身之力向對方靠去,給人極大的傷害,將人摔倒。

習練“撼山靠”時,首先要用自己的身體去靠樁,靠倒50根碗口粗木樁才算過第一階段,之後再去靠樹、靠石,傳說練到極致時,一肩靠去,可以撼動大山!

半小時後,鄭柯收住架勢,全身已經如同水洗過一般,全部的衣服都被汗水濕透,看著被自己的寸勁崩得破碎不堪,又被自己貼身靠倒的三根木樁,鄭柯滿意地一笑,洗漱完畢後,便去給一家人準備早餐。

吃過早飯,鄭柯去看了看院長和小黑黑的情況,經過半個月的靜心休養和鄭柯的細心照顧,體格強健的小黑黑已經好的差不多了,隻是斷掉的腿還不能太吃力,便用三條腿著地,在院裏院外蹦來蹦去,不愧是強悍的魔獸體質,恢複力就是驚人。

院長的傷勢也好了很多,傷口全都結了大疤,臉色也好轉了不少,看起來很有精神。鄭柯也放下心來。

由於這半月以來,鄭柯忙於蓋房子、照顧傷員,根本沒有時間去打獵,鄭柯便收拾好東西,向涿光山進發,準備去弄點肉食和草藥回來。

半小時後,鄭柯已經站在了當日與風係幻狼戰鬥的臭水溝旁。

半個月過去了,當日生死搏殺的痕跡大部分已經被迅速生長的野草掩埋,隻有露著白茬的斷樹、被血跡浸透發黑的地麵,還在無聲地記錄著當日的慘烈。

“呼!”籲出心裏的沉鬱,鄭柯緊了緊手中的槍,抬腿向臭水溝的上遊走去,因為他知道,臭水溝看起來不起眼,但它的上遊肯定有水源,那麼水邊就肯定有喝水的動物,打起來必然方便許多。

鄭柯雙手持槍,放輕了腳步慢慢地走著,遇到地上幹枯的樹枝便小心翼翼地繞開,因為這樹林裏魔獸無以計數,踩斷樹枝的聲音足可以引起野獸的警覺,會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穿過一片空曠的洋火葉草坪,拐過幾座奇形怪狀的怪石堆,眼見得水溝越來越寬,溝裏的水也變得清澈起來,鄭柯明白,應該是快到水源地了,便躬下身子,繃緊了神經,輕手輕腳地摸進了一片白樺林。

一陣風吹來,一片白樺樹葉輕輕晃了晃,接著小樹枝也搖了搖,繼而整棵樹都跟著搖晃起來,隨著風勢的加大,最後整片白樺樹林都在風中開始搖晃,如果從高空中俯視下來,就會看到整片樹林都如海洋般波濤起伏,一浪接著一浪,奔向未知的遠方,蔚為壯觀。嘩啦嘩啦的風搖樹葉聲充斥著整個空間,讓人恍然覺得自然的偉大,人類在自然的麵前是如此的渺小。

波濤般的聲音蓋住了腳步聲,鄭柯麵露喜色,這可是難得的機會,便加緊了腳步,快速向水溝上遊跑去。

十分鍾後,鄭柯已經走到了白樺林的邊緣,突地眼前豁然開朗,一片長約三百米丈,最寬處有百米、最窄處隻有二三十米,呈現蠶豆形的小型湖泊出現在前方,湖水呈現翠綠色,放眼望去,波光粼粼的湖麵上倒映著初升的太陽,如嵌滿碎金的碧玉盤一般。湖上飄起的白色晨霧,更是給小湖增添了一種朦朧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