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風》11梅花而寒處處開(1 / 1)

傳說:原始初,有位王子離開自己的部落,來到武當山,武當山山深林隱適合修道,修道士多有,這王子也是來此修道。王子的母親舍不得自己的兒子千裏而來,王子害怕被追上隻跑,王子的母親喊了十八聲,王子回應了十八聲,形成了武當山現在的十八盤。這個就是玄武大帝的故事。

漢朝時,和尚來到中華大地,開始傳播佛法,也促成了道教發展形成。張良是漢族文化的奠基人,也對後來道教有著深遠的影響。沒有張良就沒有漢文化,也就沒有後來的道教,也可以說是漢人道教的根柢所在。張良第八代玄孫張道陵開創五鬥米道,也是今天的正一道之一。

三國時期是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所謂傾兩漢之精華,盡在一時之豪傑,又如寒冬,梅花而寒處處開。

依稀離開小店,往老朋友史故那裏而去。史故姓史名故,為人也是精通曆史。史故為人嚴謹,如治學之精華一般。甚是喜歡三國史。兩人相見,暢聊故事。

“陳壽在《魏書二十九》管輅傳中,隻在這一條神秘的線索,可以說三國神魔傳就在管輅傳當中,是三國當中神魔故事的脈絡所在。”

“《三國誌》是一部唯一一部,記錄鬼神的傳記史書。”史故的嗓音屬於沉溫類型,講起來也是安靜動感。“

依稀繼續聆聽。“當然三國當中的導火索就是中國第一宗教且是本土道教太平道所點燃。”停頓一下。

“三國是宗教起義,而且曹操是太平軍的最大鎮壓者之一。而後對於孫策滅道而言,太平軍有盡歸於蜀國,蜀國兵力來源也有太平軍一部分。”停頓。“《三國演義》第一人物諸葛亮也是道教人物,道號伏龍。師從於司馬德操,又學道於酆公玖,遊學於武當山,是武當山修道士之一。也是漢朝科技文化的集大成者。”

“我有聽說,魯迅也曾說過,中國文化的根柢在道教。”依稀慢道。

“嗯,是這樣。所以魏晉玄學也是當中宗教道教的一部分內容。可以說玄學是儒家對道教的提煉,且用拿來主義,將中華道教的精華萃取。”

依稀:“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是當時乃至現在的丹道之王。也是當時的人體科學頂峰巔作。”

史故:“從地理上講,董卓是陝西進軍中原,是秦朝統一中國的路線,而曹操則是龐涓統一中國的路線,江東弟子走的依然是項羽統一中國的路線,巴蜀諸葛亮戰略是張良指導的劉邦統一中國的路線,又兼有薑子牙岐山伐中國的路線。”

依稀:“以地域劃分,曹操兵起山東,乃是儒家文化的山東謀士集團,孫劉聯軍是將湖北謀士集團瓜分,‘所謂得荊州者得天下’,是因為湖北以長江天險,地處政治格局中心,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劉表積蓄之勢的物質資源。然而武當山又在道家天下當中獨樹一幟,乃是究天人之際者之聖地。抗日戰爭中武當山的地位也是尤為重要。”

史故:”至漢末,曹參家族強勝,張良家族繼後,孔氏不衰,孫氏久積,諸葛司馬後發。諸葛氏能人輩出,在《管輅》傳當中奇人諸葛原亦不在諸葛亮之下。諸葛家族超絕之士多有。當然司馬氏也是後起家族。像袁紹、袁術雖一時顯赫,但不得其華,華而不實,劉氏衰末,諸氏相合,多歸於河南山東,曹、孔、張又多世積累,所以曹操謀士集團可以說是多士中原,雄極一時。“

依稀:“太平道亂世,邪魔妖道亂行,天地人殺機合法萬變定基。但不幸落於黃雀在後,同歸於晉。”

史故:”古人修道猶如修學,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孔門坐忘,道家打坐,佛家修禪。都是打第七識末那識,而後得阿賴耶,而後得五眼六通。這和道家紫氣,雷法也是相當了得。且每於國家大難,這樣有才有能之士,砥柱中流。“

梅花而寒處處開,相逢淡初瑾中懷。

如今不忘故人來,每是寒冬臘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