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五十章 破記錄(2 / 2)

這才是最高的追求,區區一個行省的小記錄,他已經看不上了。

因此李秀穎一說,他沒有表現出什麼喜悅來,唯一覺得不錯的就是銷量高漲,他能得到的收入就越高。

這個世界,衡量作家是不是大文豪的一個標準,就是銷量,也就是收入!

文人致富,大文豪都是億萬身家,並不出奇。相反,如果你沒有通過寫作獲得相應的財富,才沒有人認可。

這些天蘇文窩在家裏,一心進行《雷雨》這出大戲的改編,把它修改得無論是背景還是內容,都更適合這個世界的環境。

外麵是熱鬧的六月,高考他不用參加了,等著大學給他寄來邀請函就行。別的學子在進行緊張的考試,蘇文卻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改經典文。

經過這些日子的努力,《雷雨》已經改編得差不多了,隻要在一個合適的時間拋出去震驚世人即可。

李秀穎從蘇文這裏沒有得到那驚喜的滿足,很不甘心,不過也佩服蘇文的淡定,更佩服他的誌向,掛了電話之後,又催促那些媒體炒作一下這個話題。

她要把蘇文的價值全都壓榨出來!

蘇文覺得這個小記錄沒有意義,然而,那些媒體工作者卻不這麼認為,於是,從第二天開始,無論是報刊還是網絡,很快又把蘇文炒作起來了。

“廣東行省實體書一周銷售記錄告破……蘇文製造!”這是比較驚悚的標題,是《粵州晚報》與它相好的一些小報紙的報道。

標題取得很大,幾乎可以嚇死人。然而卻是掛羊頭賣狗肉,看了才知道那是一個二十歲以下的銷售周記錄罷了。

“文學第一少年天才出手不凡,首周實體書銷售即破記錄!”這是網絡上的一些標題,也用最大的名頭,做成最大的噱頭。

在他們的文章裏,蘇文就是文曲星下凡……反正大家都這麼說了,他們也沒有節操地引用過來而已。

這篇報道一看就是軟文,除了提到蘇文的名頭外,更多是介紹《羅密歐與朱麗葉》的銷售情況有多麼可喜,深受市場讀者的歡迎,還說這是一個經典的愛情故事,可以成為人類永恒的精神糧食。

總之一句話,趁著這東風,把《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名氣徹底炒起來,讓廣東行省外的人也知道有這麼一本書上市銷售了。

經過這些媒體的炒作,效果是杠杠的。

看了報紙報道的讀者,打電話到清新文化公司詢問哪裏有這本書賣,表示要買來看一看。

網絡的讀者就更直接,在報道下麵發表評論就行了:

“我大廣東果然人才濟濟,少年第一天才,名不虛傳,初出茅廬,即破記錄!”

“恭賀我蘇大大破了記錄,預祝新書大火,銷量像芝麻開花一樣節節高!”

“蘇文?哪個蘇文?就是那個華夏中學生文學大賽第一名的人嗎?他還寫戲劇了?我們這邊沒有這本書賣呀!”

“據說隻在南方幾省銷售而已,我們北方還沒有見這書的蹤影。”

“強烈抗議書商地域歧視!憑什麼南方的人就能第一時間看到蘇文的作品,我們北方的學子隻能望眼欲穿!”

“同意樓上的抗議!話說這到底是什麼文化公司出版的,竟然連北方都賣不到,你們也太遜色了吧。這不是坑我們的偶像蘇文麼!”

網絡上的人一般都比較年輕,更多是通過中學生大賽認識蘇文,每一年的第一名,肯定為全國中學學子所認識,出色的人還能成為這些人的偶像。

蘇文號稱是最近幾年最出色的第一名,而且他的文章都上了《華夏文學》月刊,獲得了最權威最專業人士的認可,自然就成為很多年輕人崇拜的偶像。

現在,更多是北方的學子嚷嚷不公平,說文化公司的壞話。

麵對這樣的情況,李秀穎是既歡喜又慚愧。因為這些人都說對了,他們清新文化公司確實渠道不完善,在這件事上拖了人家蘇文的後腿。

現在她有點理解蘇文為何在新作品上與矩陣文化公司合作了……雖然說隻是一個行省分公司,但是人家能依托總公司的渠道,真做出精彩的內容來,一樣可以通過這些渠道在全國其他地方運營,成為他們的業績。

蘇文與對方合作,應該是不想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裏吧。

想通了這一點之後,李秀穎快馬加鞭,與國內其他書商聯係,哪怕讓出更多利益,也要先把渠道鋪開,畢竟《羅密歐與朱麗葉》現在形勢火熱,趁機賣得更多,讓利也不虧。

一個市場前景可期,一個又肯讓利,不久國內的其他書商就與清新文化公司達成合作協議,把《羅密歐與朱麗葉》賣得更遠了。

很快,《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實體書出現在全國的各大書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