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埋葬蔣家王朝(1 / 3)

1949年,是中國革命轉折的一年;1949年,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一年。

新年伊始,毛澤東把“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口號傳遞到每個中國人的心中,預示著國共兩黨的鬥爭業已進入到決定最後勝負的階段。一邊是沒有硝煙和炮火的戰場,正進行著緊張的談判;一邊是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戰場,正進行著激烈地搶渡。風卷殘雲,人民解放軍將旗幟插上南京總統府,開始在全國範圍內肅清窮寇,高唱著凱歌埋葬蔣家王朝。

新中國的建國步履由此邁開……

“五一”口號:拉開中共建國的序幕

毛澤東在陝北轉戰一年多後,於1949年4月來到河北的城南莊,暫時住在晉察冀軍區司令部大院內。他一到城南莊,顧不得休息,就立刻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他一邊委托任弼時主持召開調查會,了解土改和黨務的情況;一邊開始籌劃建立新中國的各項事宜。

創建新中國,是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人長期的理想和奮鬥目標。事實上,早在抗戰結束之際,毛澤東就曾代表中共中央提出,建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大眾的、新民主主義的新中國”,以取代國民黨蔣介石集團控製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專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不過,他這一美好的希冀卻被接踵而至的內戰給打斷了。

內戰打了一年多後,中國共產黨不但沒有被蔣介石集團所打敗,反而進入了戰略反攻階段,革命形勢明顯好轉。在這種情況下,1947年10月10日,毛澤東起草並公布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正式提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並首次發出號召:“聯合工農兵學商各被壓迫階級、各人民團體、各民主黨派、各少數民族、各地華僑和其他愛國分子,組成民族統一戰線,打倒蔣介石獨裁政府,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由此,新中國的籌建工作開始真正被提上議事日程。

4月25日,毛澤東致電其他四大書記,通知他們即將召開中央會議,準備討論邀請港、滬、平、津等地的黨外人士和愛國民眾團體的代表到解放區,商討關於召開人民代表大會和成立臨時中央政府等問題。

當天晚上,毛澤東和聶榮臻就解放戰爭和建立新中國的相關事宜,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夜晚寂靜無聲,毛澤東低沉的聲音顯得越發有力。他說,抗日戰爭打日本,隻能是持久戰;現在打內戰,不能拖得太久,越快對我們越有利。他還說,準備在“五一”勞動節那天發出口號,號召全國各反蔣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籌備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以便進一步團結和爭取各種革命的、進步的力量,早日打倒蔣介石,建立起全國性的新民主主義政權。從毛澤東的話裏可以看出偉人指點江山的豪氣幹雲,實現創建新中國的偉大目標指日可待。

4月30日,毛澤東在城南莊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參加會議的人員除了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任弼時五大書記外,李先念、陳毅、聶榮臻、彭真等人也列席參加了會議。會上,各中央領導同誌熱烈討論了毛澤東提出的議題,還通過並發布了中共中央慶祝“五一”勞動節的口號。口號提出,“全國勞動人民團結起來,聯合全國知識分子、自由資產階級、各民主黨派、社會賢達和其他愛國分子,鞏固與擴大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反對官僚資本主義的統一戰線,為著打倒蔣介石,建立新中國而奮鬥”,同時號召“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及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並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此外,會議還認真討論了召開新政協會議的相關問題。

對於“新政協會議”這一概念,周恩來在會上解釋說:“從形式上看,提出召開新政協的口號是恢複了1946年1月政協會議的名稱,但此次政協會議已與之前大不相同。最重要的是,它的內容和性質較之前大相徑庭。今天提出的‘五一’口號是行動口號,而非宣傳口號,這是今天形勢發展的趨勢,也是全國人民的共同要求。”“五一”口號的提出,標誌著中共籌建新中國的序幕已徐徐展開。

“五一”口號提出的第二天,即五一國際勞動節這一天。毛澤東致電遠在香港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李濟深、主持中國民主同盟中央日常事務的沈鈞儒常委,就政治協商會議召開的時間、地點、人員範圍等問題,征求了李、沈二人的意見。同時,他還起草了中共、民革、民盟三黨號召召集政治協商會議的聲明,委托中共在香港負責統戰工作的負責人潘漢年,將聲明遞交李、沈二人,並當麵聽取二人意見。毛澤東的這一係列舉動,證明了“五一”口號即吹響了行動的號角,建國的各項事宜已進入實質性的實施階段。

5月2日,中共中央致電上海局,要求他們通過華南分局和香港工委等地下黨組織,征求各民主黨派及重要人民團體代表,關於前往解放區協商召開政協會議的意見。由於“五一”口號代表的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政治意願,合乎時宜,深得人心,很快就得到了海內外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無黨派人士及海外華僑的熱烈響應。他們奔走相告,無不歡欣鼓舞,並於5至6月期間先後發表聲明,紛紛表示擁護“五一”口號,並積極讚同新政協會議的召開。

由於當時中共中央忙於三大戰役的戰略部署,再加上交通、信息的閉塞,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及海外僑胞等方麵響應“五一”口號的聲明,直到7月底才傳到中共中央領導人的手中。

8月1日,毛澤東複電李濟深、沈鈞儒、何香凝、章伯鈞、馬敘倫、郭沫若等民主人士,對他們響應號召的舉動表示歡迎和欣慰,並歡迎他們到解放區來,進行政協會議的商討和籌備工作。

8月18日夜,街道上行人漸少,寂靜無聲。唯有位於石家莊中山路上的大禮堂裏座無虛席。華北臨時人民代表大會在熱烈而凝重的氛圍中召開,醞釀多時的華北人民政府在此宣告成立。

一個月後,華北人民政府第一次委員會議在河北平山縣王子村召開。會上選舉董必武為華北人民政府主席。會後,華北人民政府正式開始政務工作。

在此後的一年多時間裏,華北人民政府完成了政治、軍事、財政等方麵的體係完善工作。1949年10月31日,完成了曆史使命的華北人民政府正式撤銷。一年零一個月的短暫停留,在歲月的長河中不過是稍縱即逝的流星,但華北人民政府的建立及運作卻奠定了新中國人民政府的雛形,讓這顆短暫的流星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中共中央進駐北平城

1949年初,古老的北平城迎來了新生。傅作義的部隊撤出北平,人民解放軍進駐北平,滄桑的北平城沒有經曆硝煙和炮火,就這樣和平解放了。

為了擴大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影響力,華北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建議於2月3日在北平舉行一場聲勢浩大的入城式。參加入城式的部隊選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41軍。入城式的總指揮由四野的參謀長劉亞樓擔綱。

在入城式進行前,第41軍專門就入城問題展開了討論和研究,要求戰士們對北平城的財物、古跡、公共設施等,隻準看管和保護,不準動用和破壞,務必做到秋毫無犯。

參加入城式的戰士們,心裏比上戰場殺敵還要興奮。他們忙著收拾個人衛生、整理軍容、磨刀擦槍,為入城式做足了準備。

2月3日上午九點半,參加檢閱部隊的各位首長:林彪、聶榮臻、羅榮桓、葉劍英、彭真、劉亞樓等人,以及北平聯合辦事處的傅作義一方代表郭宗汾、周北峰、焦實齋等人,登上前門箭樓,等待入城式的開始。10點整,葉劍英一聲令下:中國人民解放軍入城式開始!隨後,四顆紅色的信號彈騰空而起,在空中劃出美麗的弧線,幾聲爆鳴後,莊嚴隆重的入城式開始了!

前門大街兩旁擠滿了前來觀看的群眾和學生,他們不畏嚴寒,手舉彩旗,焦急地等待著人民解放軍部隊入城。他們一個個踮起腳尖,生怕錯過了最精彩的瞬間。小孩子高興地蹦蹦跳跳,老人看得熱淚盈眶,青年學生的臉龐因為激動而變得紅彤彤的。大家不由自主地鼓起掌來,掌聲經久不息,好似隻有不停地鼓掌才能表達出內心的喜悅。

一輛掛著鮮豔紅旗的裝甲車最先映入人們的眼簾,緊接著是一輛載著毛澤東和朱德巨幅畫像的卡車。跟隨在卡車後麵的是一支龐大的軍樂隊,他們充滿激情地演奏著《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

當裝甲車經過前門時,道路兩旁的人群沸騰了。他們揮舞著手中的小旗,扯著嗓子高呼著“毛主席萬歲”、“共產黨萬歲”、“解放軍萬歲”等口號。一群調皮的小學生把裝甲車團團圍住,滿眼羨慕地這摸摸那看看,還有的小學生在裝甲車上貼滿了花花綠綠的標語。直到他們做完了這些事情,才心滿意足地離開了裝甲車。

不一會兒,炮兵部隊出現了。隨之出現的是一輛輛拉著大炮的深綠色大卡車。炮兵部隊後麵是坦克部隊,然後是摩托車部隊、騎兵部隊……這些時髦新穎的大小裝備,都是被稱為“運輸大隊長”的蔣介石送給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誰讓他在戰場上輸得個精光呢!最後入城的是英雄的步兵,他們扛著一麵麵鮮血染紅的旗幟,雄赳赳氣昂昂地走過前門,接受首長和人民群眾的檢閱。

道路兩旁圍觀的群眾已經不能滿足於單純的觀看,而是大膽地跑上前,興奮地和解放軍握手、擁抱、扭秧歌。還有膽大的青年爬上大炮,坐上坦克,搖旗呐喊。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慶祝著這一喜悅的時刻。

入城部隊進入前門後,特意調整路線,拐入東交民巷。東交民巷是外國使館區,自《辛醜條約》簽訂後就一直被外國侵略者所霸占。之前,北平城的老百姓、警察和軍隊是不允許進入那裏的。不過現在,人民解放軍邁著整齊劃一的步伐正從使館區走過,裝載先進武器的卡車正從使館區駛過。這是中國軍隊第一次在這裏揚眉吐氣,自由出入,大大增長了中國人民的誌氣,滅了帝國主義的威風。

事後,一家外國通訊社報道說:“中國人民解放軍入城規模空前未有,士氣高漲,裝備異常精良,實為一支強大的有戰鬥力的部隊。”

3月25日淩晨,一聲汽笛的長鳴,列車漸漸駛出河北涿縣火車站,向北平飛奔而去。列車上乘坐著中國革命的司令部以及偉大的領袖毛澤東。

不顧旅途勞累,毛澤東的日程安排得極為緊湊。在列車抵達北平後,毛澤東先要在頤和園落腳休息片刻,爾後到西苑機場閱兵,最後會見各知名黨外人士。

閱兵儀式定在下午五點,地點定在西苑機場,其目的是利於防空,加上這裏靠近山區,地方空曠,大規模的部隊和眾多歡迎群眾都能得到妥善安排。

毛澤東一行在頤和園稍作休息後,考慮到從頤和園到西苑機場這段路車多人多,便提前在三點半出發。周恩來的時間觀念很強,他一再強調要準時抵達西苑機場,說這是中共中央進城的第一天,一定要守時,要給黨外人士留下好的印象。

下午五點整,五大書記在葉劍英和聶榮臻的陪同下,乘坐敞篷汽車開始檢閱部隊。毛澤東站在第一輛敞篷車上,雖然身著破舊的棉大衣、棉褲和棉鞋,可他精神奕奕、氣宇軒昂。

受閱部隊包括步兵、炮兵、裝甲兵和坦克隊,共3萬人。戰士們一個個精神抖擻,士氣飽滿,筆直地挺立在原地,接受中央首長的檢閱。當首長們的車經過各部隊方陣時,指揮官剛勁有力地喊出“立正、稍息”的口令,戰士們做著整齊劃一的動作,軍容軍貌嚴整嚴肅。毛澤東等五大書記麵帶微笑,頻頻向全體戰士招手致意,並舉起右手回禮。

部隊檢閱完成後,五位中央首長不辭辛苦,來到人群當中,接見了北平一萬多名群眾代表。隨後,毛澤東等人又乘車來到一百多位民主黨派人士和無黨派人士麵前,熱情地與代表們握手、問候。這些代表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在重慶與毛澤東見過,或者與中共中央領導人私交頗好。解放戰爭期間,這些代表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都與中國共產黨人並肩戰鬥過,如今勝利了,他們更加急迫地想見到中共中央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