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橫空出世(1 / 2)

隨著呱呱的一聲嬰兒墜地,一個鮮活而可愛的小生命誕生了,迎來了青藏高原的又一年新春。

他,就是應家老宅第八代傳人,應大爺應卓年的兒子――應祖明。

說起這個剛出世的嬰孩,來的有點稀奇,據說在他的頭上,有一塊轉世投胎的血紅印跡。此話還得從這嬰孩的爺爺,已去逝的應老太爺說起。

這應家的先輩烈祖烈宗,從大清朝建都立帝開始,就被冊封為派往西藏駐地的高級執政官,協助藏區主持政事。因此,應家世代其尊貴的身份和淵博的學識,為曆屆*和*所賞識、器重。

可從祖明的爺爺應老太爺那輩起,就隻是一脈單傳,再無其它兄弟。那麼,受朝廷世代冊封的重擔,就自然的全都壓在了老太爺一個人的身上。

這位應老太爺雖娶了八房姨太,但無一生子。更不要提光門耀祖之事。逼不得已,破了應家曆代不許娶漢人為妻的先例,與一藏官聯姻,娶了他家的女子。

這位秀外慧中的藏族美女,第一年就給應家續上了香火,為年近六十旬的應老爺子,生下了一個大胖小子,就是應祖明的父親――應卓年。

但在第二年春上,這位賢德的夫人卻不幸偶感風寒,醫治無效,離世。按應家祖上的說法,是因為觸犯了應家的戒規而遭此惡運。沒過多久,老爺子也相繼離逝。從此,便給這座應家的深院古宅,罩上了一層莫名的陰影。

雖然如此,被視作不祥之物的這位應大爺,卻深得其祖奶奶的喜愛,視為掌上明珠,真是捧在手裏怕摔嘍,含在嘴裏怕化了,寵愛倍至。

但正室的應家大太,也就是祖明父親的大阿媽,卻對這位享有藏族血統的少爺,管教甚嚴,對其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因此,這位應家第七代世襲傳人,在其母的嚴格教誨下,不負重望。八歲起就能研讀漢、藏兩族文字,十歲上就能把四書、五經、春秋、倫語等倒背如流,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跟藏家六老舅爺練就了一手好劍法,與他筆下的藏文、漢字神會貫通,形行於一體。

這位英氣蓋世,文武雙全的應大少,於是在應家老太爺去逝十六周祭,被大清宣統中央政府,繼續冊封為大清派駐西藏最高執行官,並獲準赴英、法等國學習並考查,能用英、法語與外教使節談話。這在當時,是件十分了得的事情。

這麼優秀的一條漢子,卻美中不足地遺傳了其父應老太爺的命運,雖沒娶至八房,也一直膝下無兒,這無疑又一次給這深宅大院,雪上加霜。

可就在次年的冬天,一個大雪紛飛的清晨,有個已圓寂多年的老喇嘛的門徒,突然來應家造訪,說是來年開春,便會有個小男孩,要降臨到他們的大宅,並說出這孩子的頭上,必帶有一快紅色的胎記,說完也不多話,行禮之後,飄然離去。給這大院,留下了無比的神秘色彩。

於是,應家上下,就此忙碌起來,就在第二年新年到來之際,卓年的三姨太,果然生下了一個頭上帶有血斑的男嬰,胎記有兩個紅豆般大小,鮮紅浴滴的映在這小嬰孩的腦門頂上,隨著柔軟的命門,不停地起伏跳動,煞是可愛。這無疑給應家,帶來了天大的驚喜。都說是應家祖上積德,感動了上蒼,佛主降臨賜子。

應祖明降生的頭一天,也是在一個飛雪飄渺的清晨,那個此前來過的喇嘛,又再一次來到門前,給了孩子一串人骨佛珠。說是要由它的轉世後人來承接此物,才能保佑孩子的平安出世,這是老喇嘛臨終的遺言。據說這串人骨念珠,是用那位圓寂佛陀的遺骨骨指做成的。

從此之後,應家來了個轉世靈童的神話,傳遍了青藏高原的整個雪域。而應祖明,也就在人們傳揚的這種神話中漸漸長大,而它身上的這串保佑著他的佛珠,又給他的人生,賦予了怎樣不凡的命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