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老虎口狙擊戰(1 / 2)

本來我是準備後天補更的,但怕各位書友等急了,於是我便利用吃飯的時間碼字更新。

鄭宇一個多月以來幹掉鬼子分隊和漢奸後,跟隨者安泉村的百姓遷移至清風山避難,雖然沿途將山路封了好幾處,也做了不少掩藏,但是想要憑這點伎倆躲過小鬼子的偵查,顯然是不可能的,畢竟鬼子身邊的漢奸可都是本地人,能騙得過鬼子,也騙不過那些漢奸偽軍啊。

鬼子自打占領神農架邊界正式入駐一年多之所以沒有派出部隊前往搜查掃蕩,那是因為神農架和**一戰鬼子中隊損失慘重,導致兵力明顯不足,這才一直拖到了今天,這不鬼子的兵力一得到補充,岡村便立馬請戰了,而且中隊長福源田也絲毫沒有考慮便準了,畢竟當地人敢屠殺大ri本精英戰士,自然是要震懾一下,不然也不利於他的統治,更何況這個岡村還和死去的鬼子領隊還是親戚。

王魁看到岡村陰冷的臉,心中也不禁了打了個顫,這時候的鬼子都是剛剛入關的關*東軍,戰鬥力非常強悍,同時殺心也是非常重,還是不要招惹的好啊,王魁心道。

……

“果然是滿編製的小隊啊,奶奶的有點麻煩啊。”鄭宇趴在一處大石頭後,利用手中的望遠鏡,遠遠的注視著山道上行進的鬼子和偽軍。

抗戰初期的小鬼子部隊,通常一個滿編步兵小隊轄一個機槍組(兩挺輕機槍)、一個擲彈筒組(兩個擲彈筒)和兩個步槍組,每挺輕機槍編製四人(指揮官、射手、兩名攜彈藥的副射手),每具擲彈筒組編製2人,步槍組每組人數1????5人,再加上小隊長,軍曹等,大概50人左右,這些都是鄭宇最近從資料中看到的。

而眼前的鬼子小隊,基本上和資料中描述的差不多,可以說這一個小隊的火力是相當的猛,尤其是小鬼子善於使用擲彈筒(又稱輕型迫擊炮),其威力還是相當可怕的。

據記載,鬼子在二戰中大量使用的擲彈筒,主要是大正十年擲彈筒和**式擲彈筒。

大正十年擲彈筒,1921年開始服役,口徑50毫米,重量隻有2.6公斤,射程是175米,射擊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彌補中型迫擊炮和單兵手榴彈之間的火力空擋,這款擲彈筒因為射程短,故而讓士兵無法在較為安全的距離使用它,故而日軍很快便設計出來**式擲彈筒。

**式擲彈筒是大正十年的改進型,口徑依舊是50毫米,重量2.7kg,不過對炮身進行了加長,炮腳進行了加高,導致射角增大,從而有效的提升了射程,最大射程可以達到700米,有效射程也可以達到500米,從而大大提高了擲彈筒的性能和威力,這款擲彈筒是從1931年開始服役,從眼前來看,鬼子隊伍中配置的擲彈筒,應該就是**式擲彈筒。

鄭宇之所以認為麻煩就是因為鬼子擲彈筒的存在,因為擲彈筒手基本上都是身經百戰的老手,據記載,實戰中這些老手400米內的命中率高達85%至95%,其射速可以得到25發/分鍾,殺傷半徑可以達到7米左右,這是一種非常恐怖的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