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後記——關於《Fall
the
Pieces》
我們用文字構築一個個虛擬的世界,往往都是或深或淺地表達著我們的一些感覺,一些對現實的觸動。《Fall
the
Pieces》創作的最終理由,是雨林想表達對理想的全心推崇。僅此而已——我們擁有怎樣的信仰,我們可以為這份信仰做到怎樣的程度。所以《Fall
the
Pieces》係列三部小說及其下全部分支,譜寫讚頌奉為至高的,是理性、時間、發展、價值。理性是基礎,時間是尺度,發展是方向,價值是最終衡量決斷的標準。
《Fall the
Pieces》,以《水光》為中心,《Last
Areas》可以看作是《水光》的續,而《IHOC》,它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為了給《水光》作詮釋。作為《Fall
the
Pieces》的中心,《水光》設定成形是最早的,曾經朋友們看過《水光》的設定,無不滿臉黑線地回饋我:“這樣的信仰,冷得讓人恐怖。”在《Fall
the
Pieces》中,理性與信念的絕對地位,要求其它的一切都必須為之讓步。親情、友情、愛情;利益、名譽、尊嚴,甚至自我,都可以為之犧牲。而這樣祭獻一切的結局,無一例外均是毀滅。冷,也是當然的了。
所以才會被說成殘酷,所以才會被朋友要求給《水光》作詮釋,所以才有了《IHOC》的誕生。
《Fall the
Pieces》的文字色彩,確實是傾向於絕對了,雨林也並不能說《Fall
the
Pieces》表達的東西就是完全正確、值得效仿的。隻是在我們沉浸於華夏文明悠遠博大的文化底蘊,享受著生命的逸致平和之樂,時刻為情感的波蕩牽掛寄心,全心全意創造追逐之外,能否把我們的視線,稍微放一些在那四個詞上麵。有時安靜下來,能夠願意去判斷或意識到,在人生的曆程上,還有一些同樣重要的東西。
【理性】
沒有感性,或許我們不會存在;而沒有理性,我們已不存在。
人類社會是怎樣從這個星球上的生物群落中脫穎而出的?什麼使我們擁有了光明、溫暖、繁榮和興盛?沒有人能超脫本能與情感,是理性造就了一切的不同。自我們懂得自製,懂得以理智規束欲望,人類的曆史就開始加速,文明因而誕生,輝煌由此創造。當我們會判斷什麼是有利於大局發展的選擇時,思想成為我們前行的導向,哲學為我們鋪開真理之道,於是開始了自我的覺醒,開始了對正與善的追尋。
這世界沒有絕對的完美,沒有充滿幸福的童話。我們的心靈是基於感性的結晶,當我們要握持理性去判斷時,會痛,會震顫,不由自主地退縮。對快樂與幸福的向往,注定了對理性的害怕與疏遠。但倘若不能割舍,不舍得去痛苦,又怎能開拓前行?一個人的成長都必定要付出諸多代價,何況一份文明?難道我們一定要原地徘徊,隻是為了守護一種簡單的溫馨?
也許,要達成一種目的的途徑有很多種,卻絕對沒有一種,不是風雨載程的。
《Fall the
Pieces》,冰寒嚴酷的信仰執著,堅持的又是什麼。理性的基礎,會默默提醒,如何在得失之間權衡。
【時間】
世間再沒有什麼東西比時間更珍貴。時間是最精確公正的標尺,成為價值與發展的基底衡量維度。
人類的生命是有限的,作為是有限的,因此才給時間賦予了這種無可比擬的價值。時間的推展依附於整個時空的演變之力,永恒地規律性流動,不為任何事物停留。每分每秒,我們有沒有感覺生命在流逝?萬物生靈,隻有活著才有創造一切的可能,一旦死亡就將被曆史塵封。因為我們還在這裏,還能感知和思想,那麼我們能否體會這是怎樣一種幸運?作為一個人類的靈魂成長到可以獨立清醒,從最初幾十萬分之一幾率的生理結合,到後天的種種影響變故,這其中變換任何一種因素,結果都可能完全不同。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珍貴的奇跡。這樣的奇跡,難道不值得我們用心去寶貴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