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 不可思議的對抗(1 / 2)

第十節不可思議的對抗2031字

豔陽高照,新的一天有新的戰鬥在等著燕軍對戰。

這一次,王翦、白起一同親自指揮,秦軍擺出馬其頓方陣直麵燕軍,雖然秦軍壓根就不知道世界上有馬其頓方陣這個玩意。先是長槍手持長矛在最外麵,將方陣圍著,以攻代守,整個方陣像一個刺蝟一樣,不可接觸。其次是盾牌手站在長槍手身後,一旦燕軍放箭就會上前將包括長槍手在內的所有人保護起來,就連頭頂也會被內側的盾牌手守護起來,最大程度的保護整個方陣,再其次是弓弩手在長槍手、盾牌手的保護下遠距離對燕軍整體進行大範圍打擊或多人對重要目標進行精確打擊。依次遞進,整個方陣就如同一個整體,幾乎牢不可破。

秦軍軍陣氣勢恢宏,邁著整齊的步子,仿佛國慶大閱兵的方隊似的行走在戰場上。(雖然那時候壓根就沒有國慶大閱兵這一說,當時都沒有國慶節)。

反觀燕軍,騎兵身著重鎧,背弩持刀,身下騎著戰馬,就連馬兒身上都披著盔甲,一個個雄赳赳氣昂昂,麵對秦軍的方陣壓根就沒把對方放在眼裏似的。就算是憲法第九條我,也會有這種感覺,畢竟,一個是攻防一體的純步兵方陣,另一個是有著鎧甲防護的騎兵,單論速度就不是一個級別的。不過呢,最後的結果誰又能知道呢?

秦軍的方陣不疾不徐的向前推進,不時有幾隻冷箭從方陣裏射出來,但不是被燕軍騎兵躲開就是被盔甲阻擋。而燕軍也不好過,雖然有速度優勢,但,秦軍攻防一體,防守嚴密,既不能慢了,又不能靠近方陣。慢了,會被射到,靠近了,不僅砍不到秦軍,反而有可能被長槍手刺到。總之,這一次,雙方打得非常的憋屈,都有一種有力無處使的感覺。

燕軍的兩匹戰馬相聚十幾米平行著一起向秦軍方陣衝去,就在地下還拖曳著一條繩子,離地七八寸高。秦軍弓弩手努力瞄準著快速馳來的兩匹戰馬,怎奈何因為速度太快,箭都射到了地上。戰馬快速逼近,從秦軍方陣兩側飛馳而過,笨拙的方陣最前麵的幾排士兵被燕軍士兵拖曳的繩索絆倒在地,一陣箭雨飛來,結束了不少士兵的生命。更有甚者,沒有被箭雨射中,反倒被盲目前進的戰友們踩得奄奄一息。

一擊得手,更多的燕軍拖曳著繩索疾馳而來,受到了教訓的秦軍長矛手們在新一波攻擊來臨時將鋒利的長矛倒著插在地上,燕軍騎兵拖曳著繩索疾馳而過,繩索被鋒利的長矛切成了一段段的,一點都沒有對秦軍造成傷害。不灰心的燕軍騎兵稍微改變了一下戰術,選用更細的銅絲綁在腰間的甲胄上,向著秦軍方陣又一次衝了過去。由於銅絲細,又是在快速的移動中,還沒有用手拉著,秦軍士兵納悶的看著疾馳而來的燕軍騎兵,心中納悶,這又沒弄繩子,跑來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