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平局1043字
十月末,秦王(嬴)政所派的王翦大軍曆盡辛苦終於到達了戰場,(荊軻刺秦王就是因為燕國打不過秦國的前提下太子丹做出的無奈之舉,而王翦的大軍屬於秦國方麵的援軍,所以戰場是已經存在的,不需要選擇戰場。)燕國的斥候第一時間將秦國大軍進駐戰場的消息告訴了親臨戰場的太子丹等人。太子丹思索片刻,下令燕國軍隊出城挑戰。
燕國軍隊得令後出城挑戰去了,將軍(這裏就不說將軍的姓名了,沒找到就不編了,省的畫虎不成反類犬)親自向前挑戰,秦將王翦下令出戰。
兩軍擺開了陣勢準備交戰,秦軍衣衫不整,陣型散亂,雖然是虎狼之師卻有那掩不住的疲憊之色。燕軍以逸待勞,軍容整肅,氣勢恢宏,又兼有高牆重鎧、刀劍鋒銳,還占著補給方便。更有那戰車百乘,各個都是那以一敵十的精兵強將。再加上王翦的大軍初來乍到水土不服不能發揮出秦軍虎狼之師的正常實力,此一戰,或大局已定。
王翦出戰,騎一匹棗紅色寶馬,信步來到戰場中央。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不對,是來到戰場上。雖然不免有一絲疲憊之色,但比起那些小兵卻是雲泥之別,身上不由自主的就會散發出一種讓人感到壓抑的氣勢,而對麵的燕將自然知道那是什麼,那是百戰餘生血戰沙場所帶來的殺氣,這氣勢讓人感到膽寒,感到畏懼,感到了一種一將功成萬骨枯的霸氣。
燕將騎著一匹白馬,身著重鎧,手持長槍肩背箭囊和長弓騎馬信步行來,縱使麵對凶名赫赫的秦國大將王翦依然淡定自若。對麵的王翦一見,頓時心生愛才之意,心中暗暗可惜,如此英雄人物卻是敵人必然會死在自己的大軍之下,實在可惜了。若非戰亂,我王翦定能和他成為至交好友。
秦將王翦和燕將各騎一匹高頭大馬向對方緩步行去,近了、近了,一百丈、九十五丈、八十丈、七十五丈......不一會雙方就僅僅相隔五六丈相向而對,燕將手持長槍,王翦手持一把長刀,當先衝了上來,舉刀對著燕將便砍,氣勢一時無兩。燕將大駭,急急忙忙使了個鐵板橋堪堪躲了過去。反手將弓箭拿在手中,舉箭瞄準,一箭射在了王翦的長刀上,火星直冒。王翦待要看時,一箭射來,王翦大驚,急急忙躲了開去,箭擦幾乎是著王翦的後心射過去的。王翦心中泛起了一絲無奈,(廢話,人家用箭能射你,你就拿一長刀跟人死磕,你夠得著嗎?)縱馬向一旁跑去,王翦馬快,幾乎一刹那就繞到了燕將的後麵。燕將若有所感,將弓箭掛到脖子上就挺槍向王翦刺去,可惜慢了一拍,讓王翦躲了開去。一時反應不及,被王翦從一旁刺到了後背。好在身著重鎧,將王翦這一擊擋了下來,燕將瞅準機會一槍刺去,卻刺到了王翦的馬上,馬兒吃痛,嘶鳴一聲,載著王翦跑了回去。此戰,平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