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節 保持一顆平常心(1 / 1)

卡耐基如是說

人的內心時常會由於外物的變化而起伏波動,能在如今這樣瞬息萬變的世界中,保持一顆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寵辱不驚,實在是一種了不起的人生境界。

在奧運會上奪得金牌的冠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保持平常的心態。的確,在競技場上保持平常心態,就能使競技者超水平發揮,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績。在職場和人生中更是如此,隻有保持平常心,才能取得工作和生活上的成功。

實際上,很多人並不是被自己的能力所打敗,而是敗給自己無法掌控的情緒。在現實工作中,在激烈的競爭形勢與強烈的成功欲望的雙重壓力下,從業者往往會出現焦慮、歡喜、急躁、慌亂、失落、頹廢、茫然、百無聊賴等各種困擾工作的情緒。這些情緒一起發作,常常會讓人喪失對自身的定位,變得無所適從,從而大大地影響個人能力的發揮,使自己的工作效率也大打折扣。

如古人所雲:“寧靜而致遠,淡泊以明誌”,不管我們身在何種環境,承受什麼樣的壓力,隻要能夠坦然麵對,就能夠輕鬆地走向成功。

有一次,有源禪師問大珠慧海大師:“大師修道是否用功?”大珠慧海大師回答:“用功。”有源禪師問:“如何用功?”大珠慧海大師回答:“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有源禪師說:“這和一般人有何不同?”大珠慧海大師說:“一般人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需索;睡覺時不肯睡覺,千般計較,所以不同。”

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論從事何種工作,無論身處什麼位置,遇到的問題可能不同,但所麵臨的壓力卻是一樣的。漫長的工作生涯中,不分晝夜地加班、工作,碰到困難、獲得褒獎、遭遇委屈,甚至是挫折連連,這都是我們要經曆的事情,它涉及所有的人,並不是單單指向某一個人。而職場中人不同的反應體現的則是個體的素質。所以,我們應當努力學會,而且是必須學會如何去適應環境,而不是怨天尤人,抑或是垂頭喪氣。如果我們能夠隨時保持一顆平常心,做到寵辱不驚,去留隨意,我們就能夠簡簡單單地麵對自己的生活。

一對老夫婦談戀愛的時間是1967年元月,時值“文革”爆發不久,全國一片混亂,百姓苦不堪言。那時候,糧店裏的米與副食店裏的肉、豆腐和百貨店裏的肥皂、布匹,以及煤鋪裏的煤等生活物資均要憑票供應,普通人家的生活清苦至極。男方的家在城郊的小菜園裏,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當地的蔬菜基地。

女孩第一次“訪地方”(當地將女方到男方家裏去了解情況稱為“訪地方”)時,男方留她和媒婆吃中午飯。菜很簡單,隻有兩道:一盤荷包蛋外加一碗蘿卜絲。其中,那雞蛋還是向鄰居借的,蘿卜則是自己種的。

在回家的路上,媒婆說男方人窮又小氣,勸女孩不要嫁過來。女孩卻說男方煮的蘿卜絲很好吃,說明他很能幹。

過了一段時間,當女孩一個人再次來找男孩時,男孩剛好捉了一些鯽魚。招待女孩的菜仍然是兩道:除了油煎鯽魚外,還有一碗紅燒蘿卜。吃飯時,女孩稱讚男孩的蘿卜做得很有特色,並說自己很喜歡吃蘿卜。男孩說:“是嗎?你下次來我請你吃另一種口味的蘿卜。”

在後來的交往中,女孩嚐盡了男孩所做的不同口味的蘿卜:清炒蘿卜、清燉蘿卜、白燜蘿卜、糖醋蘿卜、麻辣蘿卜、蘿卜幹和酸蘿卜等。再後來,女孩就被這些蘿卜俘虜了,嫁給了男孩。

當有人質問老太太當時為何不嫁給那些有條件煮肉燉鴿、殺雞燒魚的男人,卻嫁給隻會烹飪蘿卜的男人時,老太太說:“當時我認為,一個男人在那種清貧的日子裏竟能夠把普通的蘿卜烹飪出甜酸苦辣鹹等幾種不同的口味,而令我大飽口福、彌久難忘,我想他同樣也能夠將清貧的日子調劑得五彩斑斕。談婚論嫁,既要注重眼前,更要注重將來。如今我和他結婚已三十多年了,你看我們吵了幾次架?更不像某些同齡人那樣動不動就鬧離婚。日子雖然過得平淡了一點,但平淡中更能見真情啊!”

這位老太太說得沒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愈是具有平常心的人,生活愈幸福,而那些整日斤斤計較、患得患失的人反而苦惱無窮。做人就應有一顆平常心。

平常心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經曆磨難、挫折後產生的一種心靈上的感悟,一種精神上的升華。人的內心會時常由於外物的變化而起伏波動,能在如今這樣瞬息萬變的世界中,保持一顆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寵辱不驚,實在是一種了不起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