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但丁一句話(1 / 1)

但丁說:“如果你克服了種種困難,仍在人下,那才是怪事。”(摘抄自但丁《神曲》)

曾幾何時,依其人其書的論調為信念,從不屈服於生途上的波折與難堪,執著敢於向命運挑戰的自信,堅守終會克難而勝的虔誠,勤學敬業,拾階攀岩,並且隨遇而安著。然而,麵對紛繁雜蕪的世間萬象,親臨命運多舛的社會人生,每當臆欲投身立命其間,並決心敢做敢當地創建一番事業或意欲成就某種功名的時候,冷落、輕蔑、疏才乏能、彷徨猶豫等等諸如此類煩惱、困惑和悵惘,時時侵創著那自命不凡的身心和頭腦。久而久之,禁不住開始懷疑但丁名言的至理之所在,且在質疑中,譴責著自我的怯懦、狂妄與卑陋。隨後,又不得不再去尋覓更高的理智、才華和天命。或許,人生所謂“功成名就”的訣竅,就在倍受傷害折磨得痛苦中,豐滿並壯實著凡胎肉體,使其思想運籌、語言邏輯和行為姿態,都練達得進入了一種超凡脫俗的境界,使其徜徉人間,能夠承受得起世態庸常的眾目睽睽、讒言媚語、愛恨褒貶等樣子的心理負重、精神折磨和矛盾衝突。事實上,一個人,甚至於一個群體,也隻有具備了這樣的承受力,才能擁有榮辱不驚、虛懷若穀、寬容仁愛的胸襟;隻有如此錘煉後的權重賢達人物,才堪當世人敬仰、尊崇和朝聖。

但丁話語的義理不悖。任何人隻要敢於正視且克服自我身心所感的痛楚和困頓(無論它們來自品性、學習或經曆),並勇於通過博學廣思和不懈求索,兀兀窮年於解疑釋惑中。唯如此,他/她或他們終會用心得體會和事業成就,來驗證但丁其人其書的真情實理之所在!

人性完美須有如此經曆,社會完善又何嚐不是如此。

(2003年2月整於日記。2014年5月4日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