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沒有多少故事的回憶錄,其中大多是曆史記載,我將它看作電視係的教學輔導讀物。當然,如果讀者對於中國的體育電視以及與其有關的曆史有興趣,也可以從中體會到一些閱讀的樂趣。
由於我主管了16年中央電視台體育節目部門,我有五次奧運會火炬的傳遞經曆,我負責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電視製作和服務,也由於我過去的團隊現在和將來相當長的時間裏還在為中國的體育做著出色的貢獻,所以,從十五年前就開始有人建議我把自己的經曆記載下來,因為我所處的位置決定了一些經曆不應該僅僅屬於我自己。然而我雖然也斷斷續續記載了一些事實和感想,但一直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回憶錄”,總覺得寫出來的東西可能隻有太幹巴的事實,也過於專業,不會有故事,因此就不會有太大的可讀性。在市場上出現的書籍還是應該讓讀者而不是作者才可以讀得下去的文字。
在2010年的年初,大學時的班長任金州打來電話,告訴我為了紀念七七級學生畢業30周年,他正和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討論出一套叢書,並且說好要與教學有關,希望我可以單獨寫一本。
雖然原來的北京廣播學院已經改成了中國傳媒大學,現在的學校氛圍和狀態和我們那個時間相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還是非常懷念大學時的那四年時光,因此對於母校的事情總是要認真對待的。
於是我仔細地整理了一下這些年留下來的資料,發現寫一本教學輔導材料可能是比較正確的定位。因為過去這三十年裏中國體育電視發展得極為迅速,我由於一直占在主管的位置上,成為了這個迅速發展的參與者,並且在一定程度上主導著這個發展,所以過去的一些資料可以驗證這一快速的發展。
另一方麵,由於中國的迅速發展,使得現在的人們有了很強的適應能力,但是這種適應能力的一個副作用就是忘記得也太快。人們更多的是向前看,而不太在意也不屑於收藏自己的曆史。從這個意義上講,如果主管了中央電視台體育部門16年的我不提供一些可供將來的回憶,幾十年後的人們若是想了解中國的體育電視,可能會發現一些空白。所以我決定開始寫這個“回憶錄”,它以史料為主,以我的經曆和認識為輔。當然了,處於我的位置,我對於中國體育電視的認識也會更多地從我所經曆的角度來解釋。
書中的相當一部分內容是過去的報告,幾乎都是出自我手的。現在我做的工作主要是將它們串聯一下,交代前因後果。出版社的編輯看了我的初稿之後建議還是應該有些可讀性,以適應體育電視從業人員之外的讀者要求。於是我重新編排了文章的順序,除了正文之外我在文後放了一些隨筆,主要是寫我對於中國體育和電視的想法。
數字說明進步,在開始回憶之前,我先列出幾個簡單的數字:
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中央電視台付出10萬美元購買了電視版權,隻派5個人去洛杉磯;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是一個億,400人的製作團隊;
1990年的意大利世界杯足球賽,中央電視台在現場有6個人;到了2010年的南非,前方成員達到了65人;
1990年的北京亞運會,中央電視台國內播出的預算是26萬元,2010年廣州是6000萬元;
1990年中央電視台體育部的工作人員是27人,這個數字在我離開的2005年變成了500人,現在已經超過了800人。
在這些數字的後麵,是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同時也是從事體育電視事業人們的共同努力。
因此說一句真誠的“套話”:本書獻給與我一起創造中國體育電視曆史的同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