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1 / 3)

第1章

初秋,三不管兒的早晨,看不出與往日有啥不同。

晨曦初露,農家院裏,微光盡染在靜謐的樹梢上。散養於院內的雄雞從夢中醒來,敏捷地跳上低矮的牆頭,長脖兒抻起,一聲高昂的鳴啼,劃過靜靜的黎明,劃過幽暗的街道,劃過低垂的屋簷兒,劃破了沉睡村民們那美麗或惡魘的夢境。

雄雞報曉,一天來臨。

微風,無雲。

雞鳴如鍾,敲人夢醒。微塵覆蓋的村道上,出現個低矮瘦弱的身影,略顯肥大的黑衣黑褲,隨著懶洋洋挪動的兩條腿,伴晨風瑟瑟抖動,漸行漸亮的陽光,裹著揮動鞭子的手臂,驅趕一群毛色灰暗的羊向村外走去。蠕動的身影不甘寂寞,邊走邊低沉蒼涼又無聊的似唱似說,怪腔怪調與此起彼伏的雞鳴聲混合交響,給沉寂的小村莊平添了幾分活力。

公雞叫,天大亮,我趕羊群往外放。

老迷糊,頂門杠,和尚上了你家炕。

隨意填詞,隨口而唱。粗俗挑逗的歌聲惹來禍事,被稱做老迷糊的範仕鵬家房門應聲打開,蹭地躥出個壯碩農婦,旋風般的步伐,表明其猛將風采,絕對是娘兒們中的豪傑。眼見她右臂剛伸進袖子,手已從門旁抄起根木棍,揮舞著衝出院子朝唱歌者打去,助威的口號也十分響亮:“媽拉個腿的,該死的拐拉腿子,你家才讓老和尚上炕了呢。你這是被和尚攆出來了吧?大清早就嚎喪。來,老娘給你解解刺撓。”

村婦潑辣。

一頓亂棍打來,跟在羊群後邊喝喝咧咧,唱著村歌招惹是非的拐拉腿劉貴不敢怠慢,揮動牧羊鞭舉架相應,無奈戰鬥力較弱,不過兩個回合就選擇逃竄了。拐拉腿劉貴瘦小纖細,力量單薄,關鍵時刻倒也靈巧,眨眼之間脫離打擊,隔著羊群與老迷糊範仕鵬的媳婦頂門杠畢大榮形成對峙。

“你個老騷神,有種別躲,今天老娘好好侍候侍候你。”頂門杠畢大榮揮舞棍子,鍥而不舍地追打挑釁者。

“少扯,我不中你那激將法。”拐拉腿劉貴像一顆伴飛衛星,圍繞著行進的羊群與頂門杠畢大榮周旋,她從羊群左邊追過來,他就靈巧地躥到羊群右邊去,始終保持著對等的距離,讓她看得見打不著。

需承認,拐拉腿劉貴的腿從形式上看不直,從內容上看實用,關鍵時刻基本上滿足了“戰略轉移”的需要,弄得舉著棍子跟蹤追擊的頂門杠畢大榮氣喘籲籲,始終沒占到大便宜。形勢在頂門杠畢大榮處於羊群前頭時急轉直下,給了拐拉腿劉貴進行攻擊的機會,他揮鞭抽羊猛往前衝,衝得頂門杠畢大榮東倒西歪,差點成為羊蹄子下的犧牲品,等她奮力突出重圍,拐拉腿劉貴已經率領羊兵羊將揚長而去。

“今後再出門小心點,不定哪天逮住你,老娘把你那牛蛋樣的腦瓜卵子給砸碎了。”頂門杠畢大榮極具形象思維,拐拉腿劉貴那個扁平的腦袋若拔去長毛,看後麵,其形狀絕對與公牛胯下的肉球兒相似,有村民曾研究,把他的腦袋烘幹瓿成粉末,會有治療尿毒症的功效。

“不用你逮,今晚上把被窩兒焐熱乎,再把老迷糊攆遠遠的,留著後窗戶,等下半夜我自個兒來。”拐拉腿劉貴腦袋裏不乏輕佻悶臊的語言,隨便扯幾句,足見其俗之功夫不淺。

農村大課堂,培養著無數臭豆腐型人才。

“有種你來吧,不用走窗戶,大門給你敞開著。正好我家沒兒子,揀個大兒子養著比喂豬合適,你要來,我不但把被窩焐熱乎,還把奶瓶預備好呢。”應對中,頂門杠畢大榮見拐拉腿劉貴走遠了,自己也轉身回院兒,扔掉棍子伸手打開雞窩的小木門兒,公雞母雞大雞小雞咯咯叫著,接連不斷地鑽出來,圍她轉著要食吃。

被頂門杠畢大榮用棍子打斷的歌聲,沐浴著晨光於遠處再次響起,詞沒固定的詞,調兒也不著調兒,路過誰家門口刺激誰。有人耐不住刺激,鑽出被窩趴在窗戶上回罵幾句,踐行完“有來無往非禮也”的古訓,重睡回籠覺;有人幹脆不予理睬,翻個身照睡不誤;有睡眠質量好的人,外界刺激根本不起作用。

沒聽著。

猶如石子投入水中,漣漪過後,小村重歸寂靜。

太陽不管世間事,隻顧邁動她固有的腳步,攀著白楊樹的枝葉漸漸升起,眨眼間掛上高高的樹梢。

秋收前的農閑時節,睡懶覺是三不管兒村民們的高級享受。大約在拐拉腿劉貴的羊吃到半飽時,睡足的人們才陸續鑽出被窩,一時間,炊煙迷漫的小村莊逐漸喧鬧起來。

晌午時分,一輛嶄新的長途汽車,逆著陽光疾駛而來,慢慢停靠在公路邊上。張昭提著沉重的旅行袋走下車,眺望遠處,裸露在驕陽下的小村莊是那樣熟悉,他深吸一口帶有濃鬱莊稼味道的清新空氣,鼓足勁頭高聲大喊:“我回來了!”

呐喊聲裹著年輕人的浪漫情緒和挑戰人生旅途的決心,隨風在空中飛揚,瞬間傳遍了廣袤的原野。立誌改變家鄉麵貌,改變父老鄉親們陳舊生活觀念是張昭的理想,他滿懷一腔熱血,雄心勃勃地大踏步走上凹凸不平的鄉間土路,感覺胸中激蕩著不可遏製的創業豪情。這豪情中蘊藏著一個時代青年無比遠大的誌向,這誌向不僅要求他征服腳下的鄉村土路,更要征服世俗、貧困、粗俗、愚昧和落後。

征途有多少艱難險阻無法估量,腳下的路倒讓張昭嚐盡了苦頭,徒步走出1千多米就兩腿發軟汗流浹背了。悶熱中,張昭喘息著在路邊一棵樹旁撂下行李,背靠樹幹坐下,借少有的樹蔭乘乘涼,歇口氣兒,打算攢足勁兒再走剩餘的路。

“看來,我真走上了一條受罪的路。不行,得找個援兵。”由土路聯想到人生之路,張昭深知尋求幫助的重要,立即掏出手機向人求助。

建立關係網,最終目的是急需時用得上。

範小丫正坐在炕沿邊吃午飯,聽到短信提示音,側身伸直腿,從繃緊的褲兜裏掏出手機,眼睛一亮,呀的扔掉筷子,拔腿往外跑。

“你火燎腚似的幹啥去?又是誰勾你魂兒了?給我回來,聽見沒有?媽拉個腿的,把飯吃幹淨了再走。”頂門杠畢大榮追著女兒的背影厲聲喊叫,不等她把話說完,女兒已經跑出門去,關閉的門扇毫不留情地把尖厲的語音撞落在屋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