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秋天悄然趕在三伏天中到來,非但沒有讓人們感受到“秋高氣爽”,反而招來“秋老虎”的襲擊,全國大部分地區仍處於30度以上,某些區域甚至達到35度以上。
因頸椎病的發病沒有明顯季節性,但季節和環境的變化特點對頸椎病有一定的影響。例如炎熱、潮濕的環境會加重病情。不管是在夏天,還是剛入秋時節,空氣潮濕,“桑拿天”經常出現,這是影響病情的一個因素。
警惕:頸椎病發病源頭
頸椎病的發病誘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白天天氣炎熱,在家上網,看電視時間增多;一些上班族中午趴在辦公桌上午睡,不良姿勢致長時間脖子扭曲,導致慢性損傷;冷水衝涼,誘發頸椎病;空調環境中,溫度過低及空調風直吹頸背部;頭頸部跌撲傷、碰擊傷等外傷,均易發生頸椎及其周圍軟組織損傷,直接或間接引起頸椎病。另外,現在已入秋,早晚溫差比較大,但很多人睡前還是習慣空調溫度過低或直接猛吹風扇,一旦熟睡就會忘記關掉空調或電風扇,這一習慣會嚴重導致頸背部肌肉受寒。
了解症狀
頸椎是人體神經中樞最集中的地方,涉及骨科、神經外科等多個專業,被稱為“手術禁區”。頸椎病的症狀多樣而複雜,臨床分型有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等。
頸椎病的症狀多種多樣,具體來說,有以下幾種:脖子發僵、發硬、疼痛,頸部活動受限,肩背部沉重,肌肉變硬;上肢無力,手指麻木,肢體皮膚感覺減退,手裏握物有時不自覺地落下;一些病人還會出現下肢僵凝,似乎不聽指揮,或下肢綿軟,有如在棉花上行走等症狀;一些病人有頭痛、頭暈、視力減退、耳鳴、惡心等異常感覺;少數嚴重者會出現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礙,甚至四肢癱瘓。但並不是所有的表現都會在每一個病人身上表現出來,而往往是僅出現部分症狀,而且大部分病人表現輕微,病程也比較長。範濤主任提醒大家,頸椎病是常見病、多發病,完全不必聞頸椎病而色變,更不要隨意對號入座,同時一旦有不適症狀,最好到醫院就診,應及時找頸椎外科或脊柱外科診治,相信正確的診斷來源於醫生對病人的症狀、體檢和影像學檢查的分析。
緊急預防
“秋老虎”來襲時預防頸椎病的“法寶”:
1、飲食上,由於頸椎病是椎體增生、骨質退化疏鬆等引起的,所以頸椎病患者應以富含鈣(骨頭、牛奶、蝦、魚等)、蛋白質、維生素C的飲食為主,維生素B、E則可緩解疼痛、解除疲勞。
2、生活習慣上,待在空調環境中,避免溫度過低及空調風直吹頸背部,一般空調溫度應控製在26℃為宜。要養成良好作息習慣,保證睡眠時間和質量;保持良好的坐姿,伏案工作時應頭頸端正,不要長時間頭頸轉向一側,電腦擺放在正前方,電腦顯示屏上緣與兩眼齊平;每隔一小時休息5~10分鍾,可以做做頸部保健操如“米”字操,但是要以患者沒有眩暈症狀為原則,輕柔、緩慢地向各個方向轉動頸部,從而達到放鬆肌肉的目的,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包括加強跑步、遊泳等全身運動,增進頸椎和全身骨骼、關節的健康。到戶外呼吸新鮮空氣,可增強頸項肌肉力量,促進頸部及全身的血液循環。每天做頸部旋轉,讓頸椎朝不同的方向活動,並在每個方向停留五六秒鍾,增進肌肉對頸椎的保護能力。注意頸部的保暖。
中醫按摩穴位緩解頸椎病症狀
由於社會生活和工作壓力的增大,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頸椎病,尤其是哪些經常麵對電腦伏案工作的白領們,那麼如何預防頸椎病成了現在人們最為關注的問題了,下麵就說說如何通過中醫按摩穴位來緩解頸椎病症狀。
我們先來了解什麼是頸椎病?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肥厚增生以及頸部損傷等引起頸椎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刺激或壓迫頸脊髓、頸部神經、血管而產生一係列症狀的臨床綜合征。主要表現為頸肩痛、頭暈頭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縮、嚴重者雙下肢痙攣、行走困難,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礙,出現癱瘓。
按摩穴位一:百會穴
用食指或中指按壓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央,兩耳尖連線中點處),持續給力,一般壓到局部出現酸酸的、麻麻的感覺時,再持續30秒,也可延長到1分鍾。就可以緩解由於頸椎病引起的頭痛、頭暈,精神緊張等症狀。
按摩穴位二、風池穴
用兩隻手扶在頭兩側,用拇指尖頂著風池穴(位於後頸部,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直到出現酸脹感,繼續按壓30秒到1分鍾後,再局部揉。適用於由頸椎問題引起的高血壓以及睡眠不好的人。
按摩穴位三、肩井穴
用大拇指頂住肩井穴,其他四指輕扶於肩前,與大拇指相對用力,提拿起整個肩部肌肉,持續一兩分鍾,感到整個肩部肌肉由緊張到放鬆即可。尤其適用於有頸部酸脹、頭重腳輕、落枕等情況。